馬太鞍堰塞湖3失誤?農業部「嚴正澄清」 揭密應變小組決策
農業部提出嚴正澄清,林業保育署於7月26日發現馬太鞍堰塞湖後,立即成立應變小組,除委請陽明交大防災團隊調查監測外,同時通報及拜會地方政府,說明可能的危害及尋求合作。(圖/農業部)
前立委蔡正元今(1)日臉書貼文指出「馬太鞍堰塞湖潰壩成災,主要是犯了三大失誤」,對此農業部提出嚴正澄清,林業保育署於7月26日發現馬太鞍堰塞湖後,立即成立應變小組,除委請陽明交大防災團隊調查監測外,同時通報及拜會地方政府,說明可能的危害及尋求合作,並邀集專家積極評估開設溪牀便道、壩頂降挖、壩體爆破及虹吸管抽水等可能之工程減災方案。
農業部強調,期間歷經召開諮詢會議1次、專家會議及專案會議各2次,除陽明交大團隊外,也邀集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水土保持、地質及防災監測等領域專家學者計11 名,以及經濟部水利署等水利工程機關共同研商,所有專業意見均認爲,在堰塞湖於10月初溢流前,前揭4種工程方案均無法達成或不可行,而應以加強監測、及時預警通報作爲溢流前之重要策略。
林業保育署8月初即於光復林道裝設可觀測堰塞湖壩體之遠端監視設備,並透過空勤總隊直升機接運,在湖體裝設水位計,以更精準判斷水位,相關過程及監測數據也都在網路上公開,供外界查詢檢視。
農業部表示,陽明交大專業團隊利用湖區水位計回傳數據,推估可能溢流時間,並在開始溢流前及發生時發送紅色警戒通報及細胞簡訊,由於馬太鞍堰塞湖位於偏遠山區,湖水溢流前日及當日,遠端監視器皆因濃霧而無法觀測壩體畫面,無法具體說明壩體潰損狀況,但仍在通報及簡訊中,具體提醒應立即疏散撤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