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芳:花蓮洪災撤離人力應足夠 重點在戶口清查精準造冊
內政部長劉世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溢流釀災,針對撤離機制,內政部長劉世芳指出,在多次與地方聯繫時,中央只能相信花蓮縣府提供的依親、收容或撤離人數;經瞭解,疏散撤離人力應該足夠,重點在戶口清查、精準造冊,未來在溝通、法令不足部分或疏散撤離計劃不夠明確者,還是要深切檢討。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邀內政部、原民會、農業部等人,就「堰塞湖監測、災害預警通報、疏散機制及災後復原重建」專題報告,並備質詢。
民進黨立委張宏陸質詢時指出,天災無法避免,但這麼多人罹難是「可避免未避免」,並舉光復鄉大馬村整村撤離爲例,顯示精準造冊和即時撤離重要性,劉世芳說,人定無法勝天,農業部持續監測,但有不可測因素,仍盼「儘量避免」,未來會朝更安全防護堰塞湖造成的災害。
張宏陸另提及,未來防汛相關演習應把撤離造冊與實地演練列爲標準作業,透過每年檢驗避免類似情形再發生;經濟部水利署副署長黃宏莆說,每年都有辦理防汛演習,也包含撤離項目,未來將強化執行面,劉世芳則說,將按災害防救法要求地方政府確實造冊、時時更新,確保精準。
民進黨立委王美惠關注未來中央、地方如何合作撤離降低傷害。劉世芳說,在多次聯繫中,中央也只能相信花蓮縣府所提供依親、收容或撤離人數,當時她也請國軍和替代役前往待命,協助強制撤離;撤離當下,光復鄉公所反映廣播系統出問題,花蓮縣警局緊急派出消防車與警車協助廣播,花蓮縣府知道疏散撤離人數高達1837戶,到真正堰塞湖出現潰堤危機,已超過近43小時。
劉世芳提到,經中央與地方政府瞭解,疏散撤離人力應該足夠,但重點是戶口清查,是否知道房子裡住多少人、能否離開;她在很多工作會議特別提到,垂直撤離是人命保全最重要,財產損失次之,這樣的溝通計劃還是要加強。
劉世芳表示,曾在112年榮獲消防署韌性社區的大馬村長王梓安成功撤離全村,不僅挨家挨戶、也用族語廣播及巡視全村,未來將作爲推廣強制疏散撤離的示範案例;未來在溝通、法令不足部分或疏散撤離計劃不夠明確者,還是要深切檢討。
民進黨立委黃捷質詢,如何確保第一時間讓家戶都接到撤離訊息。劉世芳指出,堰塞湖部分會發布海嘯警報;家戶通知方面,以高雄市爲例,民政或警政人員會挨家挨戶請居民離開,不願意離開要籤切結書,這次還要細查花蓮縣政府或其他鄉鎮公所處理時,是否有比較沒注意到的地方,這些會按會議記錄或真正發生情形提供檢調參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