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盤採油廠“精細管理+技術幫扶”雙輪驅動,讓油井健康“長壽”
今年以來,勝利油田臨盤採油廠通過“精細管理+技術幫扶”雙輪驅動,實現油井長壽命與經濟效益雙提升。截至目前,該廠成功激活107井次生產異常井及躺井,恢復產量2536噸,短週期井同比下降32口,躺井率連續三年持續下降。
爲夯實基礎管理,控躺井項目組完善油井加藥、熱洗、調平衡等現場規範及動態分析制度,爲管理區提供精準指引;依託信息化平臺,構建“一井一檔”動態數據庫,集成作業史、化驗數據、治理方案等核心信息,從靜態基礎、生產指標、井下狀況等維度“解剖式”呈現油井狀態,實現數據自動抓取、措施動態更新、效果及時跟蹤,爲精細管理提供強力支撐。
臨盤採油廠強化異常響應,實施異常井上報、分析、回覆機制,深挖躺井根源,對短週期躺井“刨根問底”,疑難井第一時間現場解剖分析管杆工具;從抽油杆日期標識、使用壽命、檢查擺放等方面入手,制定分年限管理對策,提高抽油杆使用效能。
爲油井建立“健康檔案”,是抓牢精細管理的支點。管理區常態化依託“四化”普查轄區設備,注採站每週重點檢查疑似有問題的設備,確保設備處於良好運行狀態,延長抽油機各部件“服役期”。
在常態化開展專家組現場會診與駐區幫扶方面,技術人員藉助PCS(生產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及生產日報監測,對躺井進行深度“體檢”,實施全過程動態監督及定期“回頭看”。在專家組的幫助下,管理五區建立“一井一策”動態調控機制,通過優化熱洗週期、推廣防偏磨扶正器等舉措,躺井率同期下降0.93%。
臨盤採油廠將技術創新作爲控躺井的核心抓手,針對特殊工況下的工藝瓶頸精準發力,在“院廠”合作中,圍繞泵筒材質、壁厚及閥罩等關鍵部件進行改進,提升泵體抗腐蝕、抗磨損性能;深化泵卡井綜合治理,針對含蠟嚴重井推廣低成本刮蠟杆,延長熱洗週期、降低維護成本;針對結垢卡泵難題,開展多元合金防垢器現場試驗,爲同類井治理提供技術儲備。
據瞭解,通過動態化技術幫扶機制,由技術管理部、工藝所等組成的專家組實現“隨躺隨會診”,上半年現場會診78井次,駐區幫扶48次。
聚焦構建全流程保障體系,該廠通過強化監督與精準培訓,築牢控躺井基礎。在監督體系方面,推動“1+1+N”作業大監督體系落地,整合技術管理部、管理區監督站及基層監督力量,實現作業全流程管控,目前發現並整改質量問題130項,提升現場安全與質量管理水平。
在培訓提升方面,組織相關人員“走出去”對標學習,交流控躺井技術、參觀管杆修復站;“請進來”開展專項培訓,針對63名地質、工藝及管理區人員講解作業設計要點,以案例分析提升舉升設計源頭質量。
事實上,這場系統攻堅戰不僅喚醒了產能,更探索出“健康管理+長效防控”的新範式。下一步,臨盤採油廠將持續深化“技術+管理”融合,讓每一口油井都成爲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源”。(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孫志惠 王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