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盤採油廠40天井位儲備率突破200%

在“奮戰40天,儲備50口”井位儲備攻堅戰中,勝利油田臨盤採油廠以累計儲備井位208口,儲備率突破200%的成績,爲全年原油穩產打下堅實基礎。

爲加快井位實施節奏,夯實增儲建產基礎,臨盤採油廠於3月20日至4月30日啓動“奮戰40天,儲備50口”的井位儲備攻堅活動。

該廠構建“三全”管理體系,由地質研究所成立專項攻堅組,實施“目標分解到人、進度細化到天、質量把控到層”的全流程管理;技術人員運用三維地震解釋、智能水淹圖分析等新技術,完成21個斷塊、400餘層位的精細刻畫;建立“地質—工藝—地面”三維聯動機制,實現井位論證與投產準備無縫銜接。

接到井位目標後,技術人員聚焦剩餘油潛力認識、油藏開發方式、油藏治理思路,逐塊逐層梳理井網;圍繞不同油藏開發需求,通過重新評價油藏、重構層系井網、重調油藏流場、重選技術路徑等舉措,紮實推進油藏分級分類治理。

地質研究所開發主任師肖勇說,根據臨盤特定的地質條件,技術人員針對性開展工作,差異化論證井位。電腦上,地震剖面隨着斷層、解釋層一道一道精細刻畫,構造形態慢慢呈現;對比臺前,組合圖畫了又擦,擦了又畫,地層對比圖、小層平面圖越來越精準;智慧大屏前,井組開發曲線換了又換、水淹圖改了又改,剩餘油富集區域逐漸明晰。

針對複雜地質條件,技術團隊形成“四維靶向”技術體系,即斷塊精準“開窗”體系,針對肖莊等低丰度的小斷塊,利用套內開窗技術控制原井波及不到的區域,成功捕獲“牆角剩餘油”,單井預計增產10%;套管智能“換裝”體系,針對盤二塊等高丰度的出砂複雜斷塊油藏,利用拔套側鑽技術,將原井眼139.7毫米的小套管換成177.8毫米大套管;層系動態“重組”體系,針對臨九臨十三等縱向多層,層間差異的高丰度油藏,創新實施“主次動層立體開發”,有效降低層間矛盾影響,提升低動用層採出程度;水錐半徑“智控”體系,針對盤40館三7等厚層強邊底水普通稠油油藏,通過建模精準測算盤40館油藏水錐半徑,首次在6米薄層構造腰部布井成功。

通過攻堅活動,臨盤採油廠先後向油田油氣勘探管理中心彙報井位7次,獲批通過各類新井井位64口,超目標14口;已投產新井27口,產油8312噸,超計劃3115噸。

下一步,地質研究所將持續完善超前儲備、動態優化、效益優先的井位管理機制,力爭全年新井貢獻率再提升20%。(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孫志惠 白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