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東採油廠一年治理54口低液井,累計增油近萬噸
成功治理54口低液井,平均單井日產液量提升7.8立方米,日產油能力提高0.6噸,累計增油9250噸……去年以來,勝利油田孤東採油廠通過冷採增能、複合解堵、低阻防砂等一系列低成本成熟工藝“組合拳”,讓低液井重新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孤東採油廠工藝所副所長董雲彬介紹:“低液井挖潛增效中,我們始終堅持地質工藝工程一體化思維,既要開發再認識,又要工藝再提升,靜態資料分析和現場實施情況兩手抓,相互印證,就像醫生看病一樣,只有找準‘病竈’,才能開出對症的‘藥方’。”
在低液井的“診療”過程中,孤東採油廠工藝技術人員深入剖析低液井原因,分區塊、油藏類型、單井狀況進行完善梳理,針對性地開出治理“秘方”,實施一井一策治理。
面對低液井薄層、油水井連通性差、儲層邊部、泥質含量高等“棘手問題”,工藝技術人員運用水力負壓返排解堵工藝,在井底形成強大的負壓,給油井做個“深度按摩”,通過擠壓、抽吸、震盪實現堵塞物剝離。隨後,技術人員再利用水力攜泥沙的強勁能力,持續解堵返排,讓近井的滲流能力得以恢復。
GO7-33C146井是孤東採油廠的一口低液井,治理前日產液量僅有9.9立方米,日產油0.1噸。但地質分析表明,該井油水井連通性好,這與生產情況不符。
經過技術人員研究分析認爲,近井地帶存在堵塞和泥漿污染,是導致低液低產的主要原因。於是,他們通過實施配套酸化+水力負壓返排解堵恢復近井滲流能力,配套防吸附繞絲+防吸附石英砂充填低阻防砂降低滲流阻力,實現單井提液、促進注聚引效見效。
據瞭解,經過系統治理後,GO7-33C146井日產液量提高至17.5立方米,峰值日產油達到9.1噸,且已持續生產300余天。
孤東油田地層出砂嚴重,防砂尤爲關鍵。工藝技術人員結合套管尺寸、井筒狀況,運用“塗防+高滲濾防排”結合模式,給油井穿上了一層“會呼吸的防護服”。
值得一提的是,工藝技術人員對於內徑95毫米以下的套管,創新採用了“兩步法”免鑽高強度塗防工藝,既擴大了滲流面積,又降低了阻力。該工藝在套管內徑82.3毫米的GO6-37N434井應用後,平均日產液量20.6立方米,日產油2.1噸,累計產油813.7噸,防砂週期達到370天。
對於那些單砂體條帶無法建立注採對應關係的油井,工藝技術人員則實施了冷採降黏、活性水補能等措施,“就像給油井注入了‘強心劑’,讓油井重新煥發了活力”。
低液井HLKDX532井受油稠和地層能量低影響,日產液6.4立方米,日產油0.9噸。在實施配套“二氧化碳+降黏劑”組合工藝後,日產液量10.1立方米,峰值日產油6.4噸,目前已開井87天,累計增油289.3噸。
油井提液,補充能量是關鍵。孤東採油廠工藝所所長彭志敏認爲,低液油井的系統治理,需要將油水井聯動起來,先解決水井的注入問題,再治理油井的低液問題,這樣才能事半功倍。
爲更準確地判斷單井的低液根源,工藝技術人員結合前期注採調配變化、示蹤劑監測進行綜合判斷,給油井先做個“全身檢查”。之後,綜合分析儲層物性資料、生產數據、作業資料,判定地層堵塞原因,針對性地制定解決措施,給油井開出“個性化治療方案”,做到精準施策、高效治理。(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劉倩 商燕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