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島採油廠精準治理讓低液井重煥活力

今年前7個月,經治理的低液井平均日產油量從0.8噸提升到2.5噸,措施有效率同比提升4.5個百分點。從“難啃的硬骨頭”到創效潛力點,勝利油田孤島採油廠以精準治理理念讓低液井重煥活力。

孤島採油廠液量低於15立方米的油井達635口,佔總開井數的19.6%,主要集中在東區館3-4、渤76及渤21等單元邊角部位,平均單井日產液7立方米,日產油僅0.8噸。

“這些低液井雖單井產量不高但數量多,且含水低、措施潛力大,是措施增產的重要陣地。”工藝研究所所長劉家意認爲,治理低液井的關鍵在於找準發力點和病根。

低液生產沒效益、提液生產無能量是低液井的通病。爲此,採油廠組建由地質、工藝、作業等多部門聯合的攻關團隊,創新建立“三維診斷法”:通過試擠壓力曲線分析地層能量,利用示蹤劑測試判斷連通狀況,結合生產動態驗證井筒狀況,形成“一井一策”治理模式。

對於井況差、舉升效率低的油井,通過檢杆、檢管、檢泵等維護措施提升長壽命舉升能力,解決泵效下降、油管漏失等問題;對地層能量不足的井,優選剩餘油富集方向,在來油側增加註水井點,同時強化注採調配,以水驅能量喚醒“沉睡”原油;對儲層泥質含量高、近井堵塞的井,根據堵塞程度和類型,靈活運用聚合物解堵劑、有機緩速酸、物理返排解堵等工藝組合,爲油流開闢通道;對單層開發效益低的井,通過補孔改層優化開發層段,讓老井重生。

工藝技術創新,是解鎖開發潛力的關鍵。技術人員結合現場實際精準施策,推動低液井從低效變高效,孤島東15平17井就是一口受益井。

據瞭解,這口稠油井去年10月產量下降、低液生產,技術人員分析認爲,該井能量充足,但因油稠、泥質含量高、出砂量大導致液量受限。採用高壓水射流脈衝解堵技術清除井筒及近井堵塞物,恢復供液能力,同時創新氮氣泡沫協同大半徑防砂技術織密穩泥控砂網,改善儲層出泥出砂情況。開井後,日產液17立方米、日產油9.2噸,含水由85.3%降至47.1%。

“每口低液井都是獨特課題,必須量體裁衣。”工藝研究所副所長秦斌介紹,他們建立“一井一策”電子檔案,實時跟蹤10餘項生產參數,形成動態優化機制,提高措施經濟有效率。

技術創新案例在孤島屢見不鮮:針對中30更12井固井質量差導致的水竄問題,採用水泥定點封堵技術有效降低水淹速度;對出泥嚴重的孤島南33側6井,簡化工藝爲覆膜砂光油管生產,單井節約成本5.3萬元;對地層深部堵塞的中37-422井,實施氮氣泡沫封控底水、頂部高泥段高砂比一體化充填防砂工藝,液量提升40%;優化攜砂採油井中31-斜更B19井工藝流程,日增油4.9噸,年節約費用25萬元。

“治理低液井是一項長期攻堅戰,需要整合資源技術、做好長期規劃、完善治理機制,才能以最小的投入產生最大效益。”劉家意表示,下一步,他們將加大工藝技術研發,探索智能化生產技術,推動低液井治理進入數字化新階段,助力老油田全域效益提升。(大衆新聞記者 顧鬆 通訊員 李超君 高鴻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