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天津市勞動模範|陸湧浩:啃下“硬骨頭” 鍛造“金點子”

陸湧浩,天鐵公司崇利制鋼白灰車間職工,憑藉三十年如一日的技術深耕,他帶領團隊破解了一個又一個行業難題。曾獲天津市五一勞動獎章、天津市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現在軌道檢測,仍依賴職工乘坐上料小車從地坑沿軌道升至 40 米高空執行檢測作業,這種垂直升降式高空巡檢的安全風險實在不容忽視。”在天鐵公司崇利制鋼白灰車間的班前會上,陸湧浩總能在解決設備難題中找到創新方向。

隨着環保政策升級,石灰石礦300噸豎窯雙鬥提升機上料小車豎井全封閉改造後,軌道檢測模式暴露出致命缺陷,需職工搭乘運行中的小車高空檢測作業,安全隱患如芒在背。且一旦軌道破損引發上料小車落架事故,不僅維修成本高達5萬元,更會導致生產線停擺5至7天。面對困局,陸湧浩帶領創新工作室團隊迅速行動,以“敢啃硬骨頭”的勁頭投入研發。他們另闢蹊徑,研發出形似機械蜘蛛的智能化軌道檢測裝置,通過4個帶槽軌道輪自主滑行,搭載高清攝像頭實現360度無死角監測。面對初期畫面抖動、軌道輪脫軌等難題,陸湧浩與團隊一同反覆試驗,創新性地爲活動臂加裝彈簧緩衝結構,優化軌道輪槽設計和滑輪安裝方式。最終,該裝置不僅消除安全隱患,還將檢查效率提升近5倍,設備故障率下降 80%,成功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授權。

解決軌道檢測難題後,新的挑戰接踵而至。近期公司引進的氣力輸送設備進料閥搖臂異常磨損。由於除塵灰粘性強,傳統結構部件使用壽命不足3個月,頻繁更換既增加成本又影響生產。陸湧浩憑藉深厚技術功底提出“關節軸承替代方案”。通過擴大搖臂內孔加裝關節軸承,配合鋼板螺絲限位結構,改變銷子與撥叉的運動方式,使轉動摩擦集中在可潤滑的關節軸承上。這一改造讓部件使用壽命延長至兩年以上,大幅降低了維護成本。

與此同時,車間的輸送皮帶護皮因設計缺陷也出現了頻繁損壞的現象。陸湧浩帶領團隊工作時發現,傳統護皮垂直安裝與35度槽型託輥產生夾角,存在應力磨損。爲此,他們設計新型護皮結構,通過特殊連接件調節平行度、增大密封面積並改進緊固方式,有效提升使用壽命。

“設備異常不會主動發聲,需要我們主動發現解決。”陸湧浩常以此激勵同事。從軌道檢測裝置研發,到氣力輸送設備改造、新型護皮創新,他以高度責任感帶領團隊攻堅克難。作爲創新工作室帶頭人,他既專注技術突破,又重視經驗傳承,爲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天津工人報記者秦帆 通訊員申仁芳)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