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全國勞動模範|李遠偉:井下守護者
原標題:
李遠偉:井下守護者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李雅娟
李遠偉瘦削的臉頰兩側,有兩道幾乎對稱、長約兩三釐米的疤痕。
有一次冒着高溫在礦井下救援時,呼吸器的面罩受熱後緊貼在皮膚上。幾小時後,等李遠偉想摘下面罩時,發現面罩邊緣已和皮膚粘在一起。他忍着疼,一點一點撕下面罩,從此留下這兩道疤。
作爲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永貴能源礦山救護大隊副大隊長,李遠偉入行15年,已經習慣了和危險共存。“幹這行哪有不受傷的?渾身都是傷。”他說。
也許出於職業習慣,這個35歲的年輕人不苟言笑,總是擰緊眉頭向記者講解工作的方方面面。
如有礦難發生,礦山救護大隊負責營救井下礦工。對救援人員來說,體力是最基礎的要求。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在永貴能源礦山救護大隊訓練場上看到,有人在練習推輪胎:直徑約1米的大型輪胎填滿沙子,重約100公斤,輪胎平放在地上,隊員把它掀翻,再掀翻,一直到終點。
訓練項目還有徒手爬上6米高的繩子再爬下來,扔十幾袋65斤重的沙袋,揹着80斤重的假人跑步,拉20公斤的拉力器……
除了練體能,還有各種各樣的技術訓練:做心肺復甦,拆裝呼吸機,連接直徑1米的風筒,接電線,用木板封牆(防止井下有毒有害氣體擴散),學着操作上百種救援設備……
這些繁雜的訓練項目,李遠偉都是佼佼者:6米高的爬繩他能連續爬3個來回;20公斤的拉力器,他一口氣能拉100多下。技術上也毫不含糊,他蒙上眼,3分鐘拆裝呼吸機——蒙上眼是爲了模擬井下漆黑一片的情況。
向地下走1000多米,會來到一個常人難以想象的井下世界:這裡除了黑暗,還可能有濃煙和瓦斯。井下救援更容不得失誤,即便做了再多訓練,也可能有意外發生。
有一次李遠偉帶隊在井下救援,那是一起煤與瓦斯突出事故,壓縮在煤層中的瓦斯猛然釋放出巨大的衝擊波,一扇20釐米厚的門都被衝爛了。救援過程中,煤層鬆動,一根數米長的鋼筋掉落,朝着李遠偉的胳膊砸下來,恰好砸在機械錶上,他僥倖躲過一劫。
李遠偉解釋道,下井執行救援任務時,小隊長必須戴機械錶,因爲電子錶會產生靜電——礦井中可能有瓦斯等有毒、易燃的氣體,平時微不足道的靜電,到了井下就可能帶來致命的危險。
礦井有1000多米深,巷道有七八公里長,下井單程要四五十分鐘。遇到重大事故時,爲了節約時間,救護隊的隊員就在井下吃飯。李遠偉記得,最長的一次,他們在井下連續待了30多個小時。
入行15年,李遠偉帶隊處置礦山瓦斯爆炸、突出、水、火災事故和社會自然災害等重特大事故30餘起,救出遇險(難)人員200餘人。
想起過去的經歷,李遠偉有時候忍不住後怕。有一次,一座礦山炸藥庫旁的松林裡出現山火,二者距離只有七八十米。
松樹油脂高、易燃,炸藥庫裡存放着開礦用的炸藥,沒人敢冒着這麼大的風險去滅火。李遠偉顧不上多想,拿着鋸子就去砍樹,想砍出一條隔離帶——礦山地處偏遠,叫消防隊滅火來不及,只能用這種“笨辦法”。
看到他帶頭,隊員們紛紛跟上來。一側是山火的炙烤,一側是炸藥庫,他們花了兩個小時砍出七八米寬、幾十米長的隔離帶,山火的燃燒範圍逐漸縮小,直至熄滅。“(當時)我是小隊長,得身先士卒。”李遠偉說。
10多年的礦山救援經歷,李遠偉見多了生死和驚險,反而更加“膽小”了。
作爲副大隊長,李遠偉每月親自組織制定學習訓練計劃。隊員從早上5點50分起牀,一直到晚上10點半熄燈休息,嚴格執行白天的訓練計劃和晚上的理論學習計劃。
永貴能源礦山救護大隊的訓練場上有不少訓練器材,是李遠偉和同事到其他單位學習後,爲了省錢自己動手做的。訓練場的角落有個黑黢黢的地道,裡面伸手不見五指。這個地道模擬井下巷道,約一人高,不到兩米寬,裡面堆着用於點火、釋放濃煙的木柴。每支小隊每月至少在這裡開展一次“高溫濃煙演習”。跟實際救援中一樣,小隊長第一個進入巷道,7名隊員依次進入,副小隊長斷後。
這條一人高的巷道隔壁是一條高約80釐米的矮巷。礦井下的矮巷道不容人直立行走,隊員們平時就要練習蹲着或趴着擡擔架、營救礦工。
訓練場的另一個角落是室內籃球場兼急救訓練場,幾名隊員在用假人模型練習心肺復甦。李遠偉說,一萬多元一套的假人模型,一年要按壞好幾套。
李遠偉經常跟隊員說,平時多吃點苦,比賽、救援的時候就輕鬆了。訓練沙包的標準重量是60斤,這裡的沙包則是65斤。
救援隊的夥伴常用“自律”來評價李遠偉。
李遠偉入行以來,幾乎沒停止過學習。他3次參加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均名列前茅,還曾獲全國冠軍;2016年,他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救援大賽,獲得第四名。
31歲的徒弟郭森與李遠偉共事10餘年,他記得,當時爲了準備技能競賽,李遠偉趁午休和晚飯的時間學習醫療知識、技術操作、煤礦專業知識等,有時熬夜學到一兩點鐘才睡。
爲了準備技能競賽,李遠偉揹着30多斤重的呼吸器跑步,後背的皮膚磨破了,就纏上醫用紗布接着練。
李遠偉還手把手地帶徒弟、鼓勵年輕人蔘加技能競賽。他帶着隊員一起學七八百頁一冊的業務資料,學習法律法規、技術規範,教給隊員處理事故的注意事項,幫他們少走彎路。郭森2023年7月獲得省級一類技術競賽個人全能第一,以及3個單項第一,同年10月參加全國礦山救援技術競賽獲全國三等獎。
在徒弟眼中,不苟言笑的李遠偉是個“細心”的師傅。班仕濤說,師傅得知他家遇到困難,幫他申請了貧困補助,爲他解決了後顧之憂。
李遠偉總是如飢似渴地學習,這個生長於河南農村的年輕人高中時交不起學費,又不忍心再給父母增加負擔,於是輟學打工。沒能繼續上學成爲他的心結。在這支救護大隊工作幾年後,李遠偉通過了成人自考,2019年拿到本科畢業證。
2020年李遠偉獲得全國勞動模範表彰後,單位領導問他有什麼心願,他提出想要繼續上學,後來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脫產學習兩年。“也不是爲了那個證,就是學到新知識,感覺舒服。”工作間隙,李遠偉還在準備考研。
長期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李遠偉的心臟有時會出現不適。當記者問到救援任務的壓力,這個總是擰緊眉頭的年輕人反而笑了:“反正工作就是這樣,咱就把它幹好。”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