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全國勞動模範丨馮冰:公交人的楷模
“下午好!歡迎乘坐2路車。”“大姐,別急,我等着您。車內沒臺階,小心閃腳!”“各位乘客,歡迎來大同觀光。等紅燈間隙,我給講講景點。現在看到的古城牆,始建於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前方到站清遠街口,到西門外、華林新天地、百盛商場,去往古城牆、法華寺、府文廟、關帝廟、帝君廟、善化寺、鼓樓、九龍壁、清真寺、純陽宮、華嚴寺、代王府的乘客請在本站下車。”……
3月24日,大同天氣略顯寒意。記者乘公交遊大同古城,體驗2路車駕駛員馮冰春風般的服務後,寒意頓消。
一名當地乘客誇讚:“他是勞模嘛,可認真了,開一路講一路。遠遠看見你跑來,他總是會等你。老人坐穩了他纔開車。”
一名外地小姑娘聽完景點介紹,驚歎:“像相聲《報菜名》,漲知識了,就按他說的逛。”
沒想到,眼前這個和藹可親的中年人,就是被譽爲“大同李素麗”“公交活雷鋒”的全國勞模、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馮冰。“馮冰線路”“馮冰工作室”“馮冰熱線”……他的服務故事廣爲流傳,讓記者充滿探尋欲。
結緣公交立初心 成長中領悟服務真諦
3月24日14時30分,在2路車終點站三公司,利用馮冰20分鐘休息時間,記者與他攀談。“怎麼成了公交司機?”
馮冰介紹,他是1971年生人,母親是上世紀70年代的公交售票員。“在公交停車場的職工幼兒園放學後,沒有下班的媽媽經常把我帶到車上。把玩大方向盤是我兒時最深刻的記憶。”
初中畢業後考入山西省建安技校學鈑金,後被分配至山西省工業設備安裝公司大同分公司,肯幹好學的馮冰又學了電焊,還被評爲優秀職工。
因單位外派,馮冰考慮調動工作。恰逢大同公交總公司供熱站招電焊工,於是他就成了公交人。一年後,他決定學開公交車,8個月出徒,實習一年轉正,被分到4路車上。
“當時車況差,每天要檢查、擦工作臺、加水,冬天不加熱發動機就啓動不了。”馮冰回憶。
他每日早出晚歸滿趟跑,贏得了吃苦耐勞的口碑。
剛開車時,馮冰不會排除故障,車常拋錨。愛琢磨的他開始自學修車,虛心請教老師傅,自費買汽修書研究構造、原理及油、電、氣路特點和相互關係,一有空就實踐。半年後,他不僅成駕車高手,還成修車能手。
“這小夥子了不起,搗鼓幾下,車就能走了!”乘客們這樣誇他。
2004年,大同公交總公司新購柴油公交車。分到新車的馮冰格外愛惜。年終統計,他駕駛的車材料和油料消耗在他所在的三公司最低,運營質量最高。爲此,三公司獎勵他1000元。2005年,馮冰獲大同市勞動模範稱號。
成勞模後,馮冰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琢磨如何更好地服務乘客。
“以前偶爾和乘客起糾紛,心裡也覺得委屈。”馮冰說,後來觀摩全國勞模褚連英、田國枝的服務,思想發生了質的變化。“褚連英提醒乘客時話語親切,田國枝總把售票員座位讓給老幼。”他明白,優質服務要發自內心從乘客需求出發。
馮冰先解決乘客問路難題。下班後,他騎自行車熟悉線路周邊單位、社區和地點,做到對答如流。
他的服務有兩大特色:主動、親和力強。
“把每位乘客當親人,服務細節不能少。”馮冰說,服務有技巧,比如觀察乘客身體狀況,對問下車站點的乘客及時提醒,對醉酒乘客耐心安撫……
他體會到:“不管乘客對我怎樣,把他們當親人,他們也會待我如親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今天,其實我是受益者。”
馮冰線路“雷鋒車組” 10米車廂暖心事不斷
2005年大同勞模大會上,馮冰見身邊勞模各有亮點,於是也想創建自己的服務特色,從而向更高榮譽奮進。
“開會時和大同市雷鋒車隊隊長苟興權同住,聽了他的公益事蹟,我很震撼。”回來後,馮冰就將4路車組定位爲“雷鋒車組”。
馮冰自備擴音器,自費買布做冬椅墊、夏窗簾,在車廂放“百寶箱”和急救包,還收集螺絲墊片廢物利用。他的服務熱情,讓乘客如沐春風。3月25日9時,在“馮冰工作室”,馮冰拿出兩本簡報,裡面記錄的全是車廂裡的暖心事。
出車時,馮冰經常等一名腿腳不便的老人。老人得知他生日和其兒子是同一天,2015年11月6日,特意送蛋糕和鮮花到三公司。這位患過癌症的老人還想認他做乾兒子。
七旬老人傅萬義常坐馮冰的車,被其熱忱打動。今年3月,他告知馮冰被評爲全國勞模公示的好消息,兩人因此結緣。2018年8月,馮冰得知老人要做白內障手術,便買水果去探望。老人感動不已,當年9月18日送了茶葉、月餅給馮冰。《大同日報》曾報道此事。此後5年,老人每年中秋都來三公司送祝福,馮冰也常帶徒弟看望他。
2018年7月,上海退伍軍人不慎將軍裝遺落在車上,司機撿到後送到“馮冰工作室”。馮冰登報、聯繫退伍軍人服務中心都沒找到失主,又根據士兵證信息,將聲明發到全國公交羣裡。上海的一名公交司機看到後轉至當地交通廣播,失主因此聯繫上馮冰,告知其地址。
郵寄時,快遞小哥瞭解了馮冰做好事的事蹟後,非要自付郵費。後來,馮冰給快遞小哥送了一面錦旗。
2018年9月,4路被命名爲“馮冰線路”。2023年11月,因工作需要,馮冰被調至線路複雜、堵點多的2路車工作。
“他像雷鋒,用行動影響大家,認識他的人都豎大拇指。”同事趙建新說。
2008年,馮冰車組獲得全國工人先鋒號稱號。2014年,馮冰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2018年當選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當選人大代表後,常有市民在站臺等他提建議,還有人通過寫信的方式給他提建議。2018年,他提交的6條建議中,兩條關乎公交。
馮冰總說:“咱是勞模、人大代表,不能辱沒身份,要時刻用優質服務滿足乘客需求。”
“馮冰工作室”裡“馮冰熱線”響不停
3月25日14時10分,跑完一趟車的馮冰收拾好車廂,匆匆走進“馮冰工作室”,翻看座機來電並回撥。一名乘客在電話裡說,在42路公交車上丟了一個裝有古錢幣的包。馮冰立刻聯繫42路隊長,得知沒撿到後,及時回覆這名乘客,並建議其報警查監控。
“乘客有急事纔打電話,不能耽誤。”馮冰說。
“馮冰熱線2825438”自2018年4月16日開通,已響了7年。
爲傳承勞模精神,2017年10月,馮冰創辦“馮冰工作室”,通過熱線架起與市民的“連心橋”。工作室下設“優質服務先鋒隊”“志願者服務隊”“微信公衆平臺”“馮冰熱線”等,由各公司勞模、標兵、星級駕駛員等參與,以創新服務爲宗旨;多年來,組織服務研討、交流協作,推廣先進技能和經驗,開展“傳幫帶”,加強與駕駛員溝通,搭建學習交流平臺,激發服務創新,推動公交工作質量提升。
新冠疫情期間,“優質服務先鋒隊”深入社區開展防控宣傳和志願服務,到火車站提供指引、景點介紹、交通疏導等服務。“志願者服務隊”在“學雷鋒日”、節假日開展活動。工作室通過微信平臺探討服務新思路,總結職工好事。
記者在熱線旁看到“馮冰熱線受理臺賬”,用24頁記錄着2023年至今的來電及處理情況,已接聽2378條市民來電,均逐一答覆。失物招領平臺幫乘客找回300餘件物品,挽回損失30餘萬元。
馮冰翻着手機微信給記者介紹:“給江蘇郵蘋果手機、給內蒙古郵身份證、給北京郵手錶和合同……都是乘客丟的東西,聯繫熱線後,加微信告知地址郵寄。”
2023年12月起,馮冰和大同市公安局110民警聯手開展尋找失主工作,截至目前,已將物品送到34名遊客手中,包括臺灣同胞的護照和畢業證。
“馮冰工作室”牆上,“拾金不昧品德高尚”等錦旗是對馮冰熱線的褒獎。
馮冰說,工作室通過授課、座談等開展“傳幫帶”,解決運營難題,推廣先進經驗,組織服務研討,提出經營建議。如今司機服務用語、車內衛生、服務態度都有改善,助人、拾金不昧等行爲給市民留下了好印象。
2019年8月,“馮冰工作室”被命名爲省級服務創新工作室。
代言大同文旅 遊客誇這個免費導遊講得好
“各位乘客,現在看到的八角樓是城牆最高角樓,叫鎮樓,因在西北角,對應周易‘乾’字代表天,也稱乾樓。古時秋高氣爽時登樓,聽風鈴、看萬家煙火,就是大同雲中八景之一的‘鎮樓秋爽’……”3月26日9時,馮冰給記者看《乘公交,我們帶你遊大同》宣講稿,9000多字涵蓋25個景點,背得滾瓜爛熟。
2008年,大同實施古城保護修復工程,遊客增多。馮冰琢磨把景點宣傳作爲服務創新,經十多年探索,首創“乘公交,我帶您遊大同”模式。
馮冰利用業餘時間翻地圖、查資料、聽故事,瞭解景點歷史和現狀,編寫並背誦口語化導遊稿,深受市民遊客歡迎。
馮冰說,起初開口難,車廂嘈雜,有人聽有人不聽,還有乘客關心他別累出咽炎。但他覺得只要有乘客需要,就該講下去,後來越講越熟練,最終形成特色。
網友們紛紛轉發他宣傳大同文旅的視頻。看到朋友圈越來越多網友的點贊,馮冰更加堅定了講下去的決心。
3月26日17時,高峰時段,記者又一次乘坐馮冰駕駛的2路公交車,發現他對景點的介紹沒少,用詞更精練,招呼乘客的話多了。
“大同賓館始建於1972年,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名的星級賓館,1973年接待過前來視察大同雲岡石窟的周總理和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一行。周總理考察後決定:我們要用三年把雲岡石窟修好,保護這一人類文化遺產。”“工人體育場1958年籌建,1960年建成,有標準跑道和足球場,承辦過中國足球乙級聯賽和第七屆山西省運動會,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大同市舉辦體育盛會的重要場所,給幾代人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古今景點結合,讓乘客有穿越感。
馮冰還延伸服務代言大同。一次,馮冰給坐他車、來自西安的遊客推薦了一家好吃的刀削麪館,下班後還帶他們逛文廟、關帝廟。
一天晚上,馮冰下班乘公交,遇到外籍遊客用手勢和翻譯工具問酒店怎麼走。他親自送他們到酒店。
示範引領作用大 徒弟同事成了他的模樣
3月26日14時,馮冰出車,記者在停車場遇到他徒弟曹靜正帶着新員工收車。
45歲的曹靜曾是4路“馮冰線路”司機。“除了學技術,更要學師傅的爲人和服務。”曹靜說。
“師傅愛管事,心特別細。比如每天調度室的玻璃,雖然和他沒關係,不擦也行,但他每次過節都要擦;他每天下班遲迴家,總是先完成工作室的事情,遇到同事的請求,也會給予及時的幫助;站臺有人躲雨,他會下去送把傘。他永遠都在幫助人。”說到這裡,曹靜眼眶溼潤,“師傅的大愛感染着我,雖然趕不上他,但我要努力追隨,比如等乘客坐穩再開車,傳播大同文旅,待乘客如親人。”
曹靜上車就微笑,服務細節獲贊。退休記者劉玉堂在朋友圈誇她,畫家郝應龍據此創作《美的使者》肖像畫致敬曹靜。
32歲的李凱和馮冰同屬一個路隊,2019年入職遇新冠疫情,見馮冰組織志願活動深受感染,便決心做“最美擺渡人”。他買擴音器,製表格記換乘線路和場所,反覆背誦。
2023年5月,著名演員鮑國安坐他的車,見他耐心等客、清晰播報,連誇他是自己見過最好的司機,還到總站表揚。李凱的事蹟被多家媒體報道。他說:“多虧馮師傅引領,我要像他一樣,活成一道光,照亮別人。”
在停車場,記者見到了下班還不回家,正在擦車的趙建新。“這是爲了給交班司機留個乾淨的車。”他說這是跟馮冰學的。在他的引領下,對班的司機也是擦完車再下班。
52歲的趙建新和馮冰搭檔了十幾年,從4路車到2路車,無論是愛護車輛,還是對乘客的態度,無論是工作學習,還是幫助同事,他都盡力做好。
在馮冰的影響下,2024年,趙建新被評爲山西省勞動模範。
大同市公共交通有限責任公司工會主席吳清倫說:“把平凡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這就是體現在馮冰身上的勞模精神。”該公司2015年召開學習馮冰座談會,設工作室、評星級駕駛員,發揮其引領和輻射作用。馮冰成了大同的一道文明風景線。
(山西工人報記者 米俊茹)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