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模風采·貴州省勞動模範丨張華:深耕航天鍛造三十載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在貴州省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張華榮獲貴州省勞模稱號。
張華是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長期致力於航空航天材料應用與鍛造工藝技術研究,擁有國內授權專利37項、國外授權專利2項,榮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才”“國家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等多項榮譽。
辦公室裡,他總是身着灰色工裝、黑色休閒褲,戴着黑色半框眼鏡,顯得幹練、精神,就像是一名普通一線技術工人,絲毫看不出一點領導的架勢。
“幹這行,得有股子‘熱勁兒’,要敢拼敢闖。”張華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這份熱愛化作他深耕行業三十餘載的不竭動力。
逐夢航天 初心如磐
1987年,張華從西北工業大學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畢業,懷揣着對航空航天的熱愛,踏入了貴州一家三線企業。
在那個艱苦的年代,企業設備簡陋、資金緊張,但張華卻在這樣的環境中迅速成長。從實習生到技術員,再到技術處長,每一步都走得堅實而有力。他一頭扎進航空發動機鍛件的研發工作中,日夜鑽研,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即使在企業最困難的時期,他也從未想過放棄,而是憑藉着對專業的熱愛和對航天強國的信念,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
“那時的我們,心底最樸素的願望就是能真正紮根在熱愛的領域,將專業所學融入實踐,在日復一日地鑽研中精進本領,讓每一次操作、每一項任務都成爲通向理想的階梯。”張華回憶道。
創新突破 勇攀高峰
“努力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是張華秉持的創新精神。他始終認爲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帶領團隊啃下一個個“卡脖子”的難題。
他帶領團隊長期致力於航空航天材料應用與鍛造工藝技術研究,承擔或參與了10餘項國家新材料預研項目,解決多項航空發動機製造瓶頸,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縮小了我國與國外鍛造行業的差距,有力保障國內航空發動機及民用大飛機發動機國產化。
在精密環鍛件智能製造領域,張華整合設備、大數據與智能製造技術,開創了高端產業化製造鍛件的新模式。他建成國內鍛造行業首個柔性智能製造工廠,實現了鍛造全過程的數字化、智能化控制及混線柔性生產,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降低了成本,形成了智能化、高效低成本柔性製造能力。
在技術突破方面,張華帶領團隊實現了精確軋製技術的工程化應用,打破了國外對民用航空發動機複雜環鍛件市場的壟斷,使我國該領域產品走向國際。他們還攻克了大型機匣整體制造技術,解決了傳統分段製造加焊接技術的高成本、長週期、低性能問題,爲我國航空發動機的自主研製提供了有力支撐。
企業騰飛 逐鹿全球
在張華的帶領下,貴州航宇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發展成爲國內航空鍛件領域的骨幹企業之一,成爲全球商用航空發動機機匣及環形鍛件在亞太地區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2020年末,全球疫情衝擊了企業的海外業務,張華敏銳地察覺到危機中蘊含的機遇。2021年5月20日,他開啓了首次“直播帶貨”,帶領團隊面向海外進行環鍛件製造的現場直播,成功提升了企業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
在企業建設上,張華秉持“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的觀念,以高端裝備鍛造爲紐帶,拉動上游、下游行業,形成產業集羣,將公司打造爲配套全系金屬材料的鍛件製造企業。2021年7月,航宇科技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成功上市,實現了貴州省企業科創板掛牌上市的零的突破。
張華深知,技術創新離不開人才的支持。他積極構建科學的績效管理體系,搭建完備的薪酬福利體系,打造通暢的職業發展體系,爲人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他還注重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與西北工業大學、鋼鐵研究總院、中國科學院金屬所等國內一流大學和科研院所緊密合作,爲公司的發展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如今,航宇科技已成爲資質齊全的環鍛件研製與生產企業,被工信部授予智能製造試點示範企業稱號,入選國家首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展望未來,張華表示,他將始終以勞動模範的責任擔當爲標尺,以永不懈怠的進取姿態深耕企業管理創新沃土,帶領企業勇闖技術攻堅“無人區”,突破“卡脖子”瓶頸,積極踐行社會責任,投身產業幫扶與人才培育,讓新時代勞模精神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中綻放光芒。
(勞動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妤)
來源:中工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