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開設外賣入口,但或許是在爲美團“打工”
補貼大戰雖然已被喊停,但各大外賣平臺間的廝殺仍在繼續,而且還有更多平臺準備下場。
繼2024年6月快手效仿抖音推出團購配送服務,支持商家通過自配送等方式提供外賣服務,並推出相關運營工具後。日前有消息顯示,快手App已上線獨立外賣入口。據瞭解,這一入口位於其App首頁的“團購”板塊內,與附近美食、休閒娛樂等並列。而且除了相關入口,該板塊內還設有外賣相關的Banner廣告位。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快手早已支持商家直接上架外賣餐品,但其此次上線外賣入口內的商品卻大多來自美團。據瞭解,在通過這一入口進入後,消費者實際購買到的是餐品兌換券,仍需要在快手站內的美團小程序完成核銷,以及查看配送信息。
據我們三易生活的不完全統計,目前僅從商品供給佔比來看,快手此次上線的外賣入口幾乎可以說是爲美團打造。
雖然早在2021年12月,快手便與美團正式組隊、宣佈達成互聯互通戰略合作,完成作爲本地生活服務平臺與短視頻平臺的首次跨界合作。而且隨後在2024年7月,雙方宣佈未來三年合作範圍將進一步擴大至全國“百城萬店”。
如今快手的動作,顯然就意味着與美團的合作又再進一步。而且此舉或意味着快手已經下定決心暫緩探索外賣業務閉環,而是要爲美團大開流量之門,充當“賣水人”。
其實這倒也不難理解,畢竟只要一天沒有充沛的運力,快手外賣就很難立足。第三方運力即使拋開規模不談,不僅成本高昂,也很難做到猶如臂使。可自建運力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君不見京東雖然在不到半年時間裡,就拉起了一支15萬人的全職騎手團隊,但與美團、餓了麼多年的積累相比仍相去甚遠。而且即使是自建運力多年的京東,也坦言在騎手隊伍組建中面臨着種種挑戰。
更爲重要的是,快手當下的日子並不好過。近年來,其營收和利潤雖然還在增長,但增速卻已經是持續放緩。以2024年爲例,一季度其收入同比增長16.6%,此後增速便一路下滑,到了四季度營收增速降至8.7%,創下上市以來的最低值。深究之下,不論是身爲快手營收支柱的營銷業務,還是被寄予厚望的電商業務,依舊還在承壓。
此外在用戶體量上,不論用戶規模還是增長率,又或是用戶使用時長,快手也被抖音拉開越來越大的距離。
根據QuestMobile發佈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快手的月活用戶規模達到5.73億、同比增長4.8%,月人均使用時長爲29.74小時。相較之下,同期抖音(包括抖音和抖音極速版)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0億,達到了10.01億、同比增長12.3%,月人均使用時長爲46.54小時、同比增長8.6%。
所以當下對於快手而言,既然靠自己的力量短時間內還難以將外賣業務做起來,外賣大戰又正打得如火如荼,不如先趁機將流量變現。
即便是退一步來說,當下快手的外賣業務仍主要是靠美團來完成供給和履約,可用戶的習慣一旦養成,對快手的好處就顯而易見了。別的不提,僅用戶粘性和活躍度的提升便不容忽視。
至於如何讓自己的用戶進一步接受美團外賣,快手方面也有所動作。據瞭解,目前快手的外賣入口內已入駐商家以品牌連鎖商家爲主,這顯然就是看中了這類商家在門店數量、品控方面的優勢,前者能夠儘可能多地覆蓋用戶,後者則可以確保用戶的就餐體驗。而在價格方面,相關商品則主打“省心購”、“天天特價”,顯然也契合用戶的需求。
其實同爲短視頻平臺,抖音方面對外賣業務同樣也有想法,而且其打法與節奏比快手更加激進。正如前文所言,快手是在抖音之後才推出的團購服務。
那麼如今快手有了新的動作,抖音又在幹什麼呢?
據瞭解,繼2024年年底將團購配送升級爲隨心團,即要求同一件商品不僅支持配送到家、也可到店覈銷後,自今年6月起,抖音對存量外賣小程序進行分批清退。這也就意味着如商家要想在抖音開展外賣業務,就必須入駐隨心團。隨後抖音又調整了隨心團的准入門檻,僅限品質商家入駐。
對此就有觀點認爲,抖音方面或是要以團購版外賣的形式在這個賽道再進一步。對此抖音方面則迴應稱,當下抖音生活服務團隊重點仍在提升本地到店消費體驗,沒有自建外賣的打算。
只是雖然不久前抖音方面明確表示不會自建外賣業務,但有趣的是,此前在2022年他們也曾與餓了麼達成合作,聲稱要基於抖音開放平臺、以小程序爲載體,爲用戶提供“即看即點即達”的全新外賣體驗。而且相關合作當年也確實有落地,可如今在抖音App裡,餓了麼小程序已然不見蹤跡。
由此看去不難發現,雖然同爲短視頻平臺,但對於外賣業務,快手與抖音似乎已經做出了不同的選擇。但至於哪種纔是正確的道路,就需要時間來給出答案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