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召開外賣行業懇談會 多名商家稱外賣到手收入減少15%

北京商報訊(記者 郭繽璐)7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瞭解到,美團日前在上海召開外賣行業高質量發展懇談會,邀請商家、學者和行業協會代表就行業發展問題建言獻策。在懇談會上,多家全國連鎖品牌、上海本地餐飲及個體商戶表達了擔憂:被迫參與價格戰、外賣客單價下滑7到10元、到手收入減少15%、補貼一停顧客可能減少消費等等。

某頭部茶飲品牌外賣業務負責人說,這種非理性補貼帶來"虛假繁榮"。"我們平時實付價20元一杯左右,但現在補貼後用戶只需幾元就能買到一杯,等補貼沒有了,很多人就不喝或者減少消費。"他表示,超低價也改變了消費習慣和認知,上個月補貼減少後,客單價、訂單量雙降,很難恢復正常價格體系。

"不補貼連老客戶都流失了,但補貼後利潤下降,生存堪憂。"有商戶表示,高額補貼雖然帶來短暫增長,但補貼停止後"客單價和訂單雙降",不利於長期發展。

此外,大規模補貼帶來的訂單波峰,也加大了門店一線員工的工作壓力。茶飲品牌外賣業務負責人舉例說,正常某個門店如果外賣訂單100單左右需要2個員工,如果訂單翻倍、人手也得跟着翻倍,"但問題我沒法判斷翻倍的訂單是不是常態,萬一後面補貼停了,訂單減少,多出來的人力成本就覆蓋不了。"因此,在目前補貼不確定性較高、日常訂單波動較大的情況下,門店對於人力安排偏保守,也導致現有員工勞動強度直線上升。

與會專家呼籲,價格戰導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間被壓縮,同時大量資源消耗在補貼中,抑制行業創新能力,建議保障中小商家的公平競爭機會,避免惡性價格戰。

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袁哲指出,目前社會焦點更多關注補貼戰下大型連鎖品牌的銷量上漲,但對於高單價的品質商家和中小商家而言,價格戰的影響主要是消極的。當平臺和餐飲企業將大量資源投入到補貼戰,研發支出可能會被壓縮,長期來看,這種資源錯配將抑制行業轉型升級,最終削弱市場活力與消費者福利。平臺應該將更多資源投入到外賣行業基礎設施建設上,幫助餐飲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提升行業內生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