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高層迴應參與外賣大戰稱,系“被動捲入”

日前,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板塊CEO王莆中接受相關媒體採訪時,對於當下外賣與即時零售行業上演的補貼大戰走向,以及美團的應對策略等問題進行了迴應。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京東和阿里已先後累計宣佈投入約800億元加碼外賣與即時零售業務,同時在今年5月舉行的財報會上,美團CEO王興也表示,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贏得比賽。據瞭解,隨着各方不斷加大補貼力度,外賣與即時零售訂單迅速增長,最新數據顯示,截至7月12日美團單日即時訂單量已超過1.5億單,淘寶閃購、餓了麼雙平臺單日訂單量則已超過8000萬單、創歷史新高。

對於京東、阿里在當下這場外賣大戰的中的攻勢,王莆中表示,“(這)肯定是一個非理性的競爭……我們本來不想卷,我們是被動捲入……就算被動卷,我們也卷得過別人”。

王莆中還透露,“以我們的體系能力,如果用對方的方式做補貼,我們想做多少單就可以做多少單。我們做了1.5億,要做到1.6億、 2億都可以。但我們並不需要這麼做”。此外他指出,“我覺得這樣卷沒意義,對行業也是傷害。但是在這個仗打之前,你跟對手這麼說,他們不會信,他們只會覺得你慫了,反而會更來勁……因爲只有勝利者才能說打仗沒有意義,失敗者這麼一說是給自己找臺階下而已。如果我們不打,他們會認爲我們是失敗者”。

在談及美團的反擊策略和目標時,王莆中直言,現在已經不關注京東。同時他還表示,“我們是用最低成本來確保單量,還得有體驗的底線”。據瞭解,此前有觀點認爲僅7月12日一天美團便投入超8億元用於衝單,但王莆中對此迴應稱,美團非但沒有花8個億,而且實際投入遠比阿里少。

王莆中指出,相比訂單的峰值市佔並,其當下更關心的是有價值的訂單或者換成去掉水分後GMV市佔,“現在我就看30塊錢以上訂單的份額,我們永遠穩穩超過70%,如果看GMV會更高”。

值得一提的是,不久前美團方面公佈了新一輪補貼方案,其中包括髮放到店自取券。對此有觀點認爲,美團此舉與外賣、即時零售概念並不匹配。王莆中則認爲,“到店自取在全球市場內,都屬於外賣的一部分。在香港,到店自取佔三分之一,對於奶茶、咖啡等網點密佈的業態來講,到店自取對用戶、商戶、平臺都是更好的模型,只是你有沒有能力把用戶引導過去”。王莆中還進一步指出,當下這場外賣大戰並沒有統一的比賽標準,“我們只是用了一種更適合我們的,成本更低、更持續、對商家更簡單的方案”。

被問及這場外賣補貼大戰的走向時王莆中認爲,與當年的電商百億補貼最終實現市場規模的擴張不同,此次外賣補貼大戰不會對市場規模產生太多助推作用。此外他還指出,當下迅速增長的訂單規模中“絕大部分是泡沫”。

至於這場外賣補貼大戰將以什麼樣的方式結束,王莆中表示,“從歷史上看,戰爭有幾種結局,一種是以一方被吞併或被徹底擊敗而告終;另一種雙方僵持然後議和……但我們可能回不到那個階段了;第三種是來自更高維度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採訪中,王莆中還對美團向商家的抽傭比例問題進行了迴應。據其透露,美團向商家收取的技術服務費,也就是佣金的費率平均值不到8%,之所以會有商家認爲抽傭費率達20%甚至更高,是因爲商家看到的費用中還包括配送服務費。王莆中表示,“這是我們的問題,沒把兩筆不同的收費講清楚……商戶抱怨的配送費,其實並不是平臺收入,而是平臺代收,之後要轉給騎手的錢。但低客單價放大了配送成本和抽傭的佔比”。

談及美團自身的發展,王莆中表示外賣是一個精細且利薄的商業模式,“如果你每個環節偏差一點點,最後就是虧錢,友商從來沒賺到過錢。我們OPM(運營利潤率)只有三點幾,這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最成功”。同時他還指出,“我們的總利潤額增長更多來自規模的增長,我們並沒有追求利潤率,因爲這個行業的盈利就是很薄的”。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