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開外賣行業懇談會 稱商家“收入銳減生存堪憂”

發起大量“零元購”活動的外賣平臺美團展開輿論攻勢,藉由一場外賣行業懇談會不點名批評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京東,反指它們掀起價格大戰,稱“商家被迫參與,收入銳減,生存堪憂”。

美團星期四(7月24日)向多家媒體發出新聞通稿稱,公司近日在上海召開外賣行業高質量發展懇談會。多家連鎖品牌、餐飲和個體商戶在會上表達擔憂,包括被迫參與價格戰、外賣客單價下滑7元到10元、到手收入減少15%、補貼一停顧客可能減少消費等。

美團在通稿中不點名批評競爭對手阿里巴巴和京東,指今年2月以來,新平臺涌入外賣行業,據統計短期內向市場投入800億元補貼,不斷掀起價格大戰。

通稿稱,有商戶認爲,高額補貼雖然帶來短暫增長,但補貼停止後“客單價和訂單雙降”,不利於長期發展。“不補貼連老客戶都流失了,但補貼後利潤下降,生存堪憂。”

一家全國連鎖米粉品牌的外賣運營總監也表示,近期受補貼影響,外賣客單價從25元銳減至10多元。“別的品牌補貼後,訂單漲得非常厲害,我們不補貼連老用戶都會流失,只能被迫加入價格戰。”

美團稱,與會專家呼籲,價格戰導致中小商家生存空間被壓縮,同時大量資源消耗在補貼中,抑制行業創新能力,建議保障中小商家的公平競爭機會,避免惡性價格戰。

官方本月再次出手整頓外賣行業內卷,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上週五(7月18日)約談阿里巴巴旗下餓了麼、美團和京東三家外賣平臺,要求企業進一步規範促銷行爲,理性參與競爭。

這是繼今年5月約談各大外賣平臺後,官方時隔兩個月,再度介入整頓外賣行業惡性競爭亂象。

美團核心本地商業首席執行官王莆中上週二(7月15日)接受《財經》旗下“晚點LatePost”訪問時說,這是一個非理性的競爭,“我們本來不想卷,我們是被動捲入”。

美團7月13日曾發“戰報”稱,平臺7月12日的即時零售日訂單量超過1.5億單。美團內部人士稱,其中至少2000萬單是“零元券”訂單。

京東上週四(17日)曾迴應稱,外賣“零元購”“滿18元減18元”等惡性補貼是嚴重內卷的表現,屬於惡性競爭,京東完全沒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