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週報|美團召開外賣行業懇談會;TikTok收入佔比創新高;騰訊股價創四年來最高

美團召開外賣行業懇談會

近日美團在上海召開了外賣行業高質量發展懇談會。這是美團今年舉辦的第21場外賣商戶的相關會議。第一財經瞭解到,此次會議上,不同體量的商家談及了在此次補貼大戰中承受的壓力。

對於連鎖品牌商家而言,補貼大戰更大的影響在於後續能否恢復原來的價格體系。某頭部茶飲品牌外賣業務負責人在會上表示,外賣大戰的非理性補貼帶來了“虛假繁榮”。

點評:浙江大學經濟學院研究員袁哲認爲,目前社會焦點更多關注補貼戰下大型連鎖品牌的銷量上漲,但對於高單價的品質商家和中小商家而言,價格戰的影響主要是消極的。

TikTok 2024年收入230億美元,佔字節營收比例創新高

英國Business of Apps《TikTok應用報告》顯示,TikTok 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42.8%,升至230億美元,成爲全球營收規模第四大社交應用,僅次於Facebook、Instagram和YouTube。另據記者瞭解,儘管字節跳動2024年淨利潤增幅以及利潤率雙雙放緩,但以TikTok爲主的海外業務收入同比增長63%,佔字節跳動總收入的四分之一,創下歷史最高比例。截至發稿,字節跳動官方暫未對上述數據進行迴應。

點評:在國際局勢複雜、多國政策施壓下,TikTok仍營收大增,展現出強大韌性。廣告與電商協同發力,東南亞等區域成增長引擎。不過,TikTok 在美國面臨的算法控制權爭端,或爲未來營收增長埋下隱憂,業務拓展需持續破局。

騰訊股價創四年來最高

7月23日收盤,騰訊控股漲4.94%,收552港元/股,股價創近4年來最高,市值則爲5.06萬億港元。截止7月23日,騰訊控股年內股價累計上漲超30%。7月25日收盤,騰訊股價則爲550.5港元/股。7月以來,恆生指數有所上漲,7月22日恆生指數突破25000點大關。

點評:7月23日當天,恆生指數也漲超1%,多隻港股科技股股價上漲。從業務看,騰訊年內持續投入AI,年初C端應用騰訊元寶接入了DeepSeek。不過,近期包括DeepSeek在內的多個AI聊天軟件流量有所下降,6月中國大陸市場AI App蘋果端預估下載量榜單中,騰訊元寶下載量少於豆包、夸克等。AI C端應用的商業化仍要繼續推進。

亞馬遜雲精簡團隊

近日,有用戶在社交平臺表示AWS上海研究院解散了。

對此,7月24日亞馬遜發言人對第一財經表示:“經過對公司組織、發展重點及未來戰略方向的深入評估,我們決定對亞馬遜雲科技部分團隊進行人員精簡。對我們來說作出這些決定是非常艱難的,我們將全力支持員工順利過渡。”

點評:從趨勢看,AI正在取代部分工作。亞馬遜CEO安迪·賈西(Andy Jassy)在6月17日表示,隨着亞馬遜推出更多生成式人工智能和代理,這將改變員工工作方式。公司需要更少的人手來完成目前進行的某些工作,而需要更多人手來完成其他類型的工作。在未來幾年,亞馬遜預計這將減少公司員工總數,因爲公司在廣泛使用人工智能中獲得效率了提升。

京東公佈外賣業務新進展

7月22日,京東宣佈啓動“菜品合夥人”招募計劃,表示將投入10億現金爲1000道招牌菜尋找合夥人,計劃3年內在全國建設10000家七鮮小廚。

第一財經此前發現,目前七鮮小廚僅入駐了京東外賣,沒有入駐美團或者餓了麼平臺。劉斌表示在入駐其他平臺方面,七鮮小廚的心態非常開放,只要消費者有需求或者其他平臺願意,就願意一起合作。

點評:京東“七鮮小廚”模式通過供應鏈整合、技術壁壘和生態閉環,構建了與美團差異化競爭的路徑。其核心價值在於用“現炒+透明廚房”解決食品安全信任問題,同時以零成本加盟降低中小商家門檻。然而,模式的可持續性仍需驗證:高頻消費場景下的重資產模式如何培養用戶習慣、成本控制能力及與騎手生態的平衡,將是京東面臨的挑戰。

周鴻禕:最近採購的都是華爲產品,H20性價比不高

7月23日,360集團創始人周鴻禕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目前360對於芯片的採購在往國產芯片方向轉,儘管國產的芯片和英偉達有差距,但是必須要用,只有咬牙堅持用,用得越多、改進得越多。對於是否會重新採購H20芯片,他稱360最近採購的都是華爲的產品。

點評:周鴻禕還對記者犀利調侃,黃仁勳對H20的“手術刀割得很高明”,H20更適合做推理,因爲訓練模型對於芯片的要求非常高,但如果拿來做推理,不需要高速互聯、組成集羣等等,對於芯片性能的要求降低,相比之下國產芯片的性價比更高,H20定位會比較尷尬。

鄔賀銓院士:未來十年是人工智能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

在中國互聯網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發表題爲《智能體驅動互聯網煥新》的主旨演講,並表示人工智能已貢獻全球48%的互聯網流量增長,此外2024年下半年,在人工智能的驅動下全球互聯網流量增速提升至17.2%。互聯網現在已經進入由人工智能增速驅動的時代。鄔賀銓認爲,生成式AI目前仍然存在“問答被動、目標缺失、商業閉環難”等侷限,未來需要向智能體(AI Agent)和羣智協同(Agentic AI)發力。

點評:人工智能還推動網絡架構向邊緣化、高上行方向發生顛覆性變革。業界預計未來十年,智能體將從“工具輔助”角色進化爲“系統生產力引擎”,重塑互聯網交互範式。諮詢公司Gartner預測,到2028年,33%的企業都會嵌入Agentic AI,約15%的日常工作決策將由智能體自主完成,未來的十年會是人工智能互聯網發展的關鍵時期。

百度啓動新一輪幹部輪崗

7月24日下午。百度宣佈啓動新一輪幹部輪崗:原行業搜索及智能體業務總經理謝天,從移動生態事業羣組輪崗至智能駕駛事業羣組,負責地圖事業部。據瞭解,謝天此前負責百度搜索生態、行業搜索及智能體等業務,主要推動AI在垂直領域的應用落地。

點評:謝天技術背景出身,具備AI應用C端落地經驗,或能助力百度地圖進一步實現AI能力滲透與場景創新,探索“AI+地圖”在智能駕駛等領域的融合應用。百度自2011年開啓幹部輪崗制度,先後通過引入OKR績效管理制度、調整組織架構、倡導幹部年輕化等方式,希望爲企業注入新活力。

智平方CEO透露今年愛寶機器人訂單銷量約500臺

WAIC期間,具身智能企業智平方(AI² Robotics)CEO郭彥東對記者透露,今年公司旗下AlphaBot(愛寶)機器人訂單銷量將達到500臺。目前,公司在工業服務、生物科技、公共服務三大場景與頭部標杆客戶達成戰略級深入合作。此前,優必選中標覓億(上海)汽車科技有限公司9051.15萬元人形機器人設備採購,智元機器人與宇樹科技聯合中標中國移動旗下杭州中移1.24億元人形機器人代工項目。

點評:2025年被視爲“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頭部企業包攬大額訂單,場景主要集中在汽車、3C工廠柔性作業及運營商運維等領域。政策、資本與需求共振,行業正從“示範”走向“規模化交付”。不過,行業也面臨量產瓶頸,如材料、AI能力待提升,後續需關注交付能力及技術突破,以推動產業邁向新高度。

可靈AI 多圖參考生視頻升級

7月24日,可靈 AI 視頻的多圖參考模型及功能升級,經過盲測,新模型在角色、主體和場景一致性、動態質量、畫風保持等方面顯著提升。今年 1 月,可靈 AI 正式發佈了“多圖參考”功能,可理解和整合多個圖片中的不同角色、主體、場景,並依據用戶提示詞,創作更符合需求的融合視頻,解決 AI 視頻生成中的一致性難題。此次升級後,通過多圖參考功能生成的視頻,其人物角色更加一致。

點評:在AI視頻生成領域,一致性與細節把控向來是技術攻堅的關鍵。當前行業中,多數產品仍在爲解決多元素融合的一致性難題而努力。此次可靈新增局部參考功能提升創作精準度,局部區域鎖定進一步降低用戶prompt負擔,推動行業從“能生成”走向“可控生成”。

TCL電子上半年淨利潤增長約五成左右

TCL電子(01070.HK)7月22日晚公告透露,預計今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約9.5億至10.8億港元,同比增長約45%至65%。今年上半年,TCL全球電視出貨1346萬臺,同比增長7.6%,出貨量居全球前二,其Mini LED電視全球出貨量同比增長176.1%。

點評:羣智諮詢(Sigmaintell)大尺寸顯示事業部副總經理張虹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認爲,今年上半年全球電視出貨總量同比微增0.6%,品牌出貨量從二季度開始放緩,需求疲軟。TCL電視出貨量和利潤保持高增長,得益於其全球產業鏈佈局,電視業務與上游TCL華星面板業務和茂佳代工業務協同,同時採用“TCL+雷鳥”雙品牌,並提升大尺寸及Mini LED背光電視等高附加值產品的出貨。

海信最大海外生產基地在泰國奠基

海信HHA智能製造工業園7月21日在泰國安美德春武裡工業園奠基。這將是海信在海外最大的生產基地,分三期規劃,計劃2030年完成建設,年產能將達1200萬臺,年產值將達1000億泰銖。一期項目投資47億泰銖,將建11萬平方米冰箱、冷櫃、洗衣機工廠,投產後年產能預計達260萬臺,年產值80億泰銖。該工業園將立足當地,輻射東盟,並拓展全球市場。

點評:業內人士認爲,全球各地存在關稅差,中國家電龍頭企業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正深化海外市場的本地化佈局。

阿里將推出首款自研AI眼鏡

7月26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阿里宣佈將推出首款自研AI眼鏡--夸克AI眼鏡。記者獲悉,夸克AI眼鏡目前研發完成,預計將於年內正式發佈。夸克AI眼鏡將支持高德近眼導航、支付寶看一下支付、淘寶比價、飛豬商旅提醒等場景。

點評:隨着阿里入場,“百鏡大戰”再添巨頭。值得關注的是,AI眼鏡的推出被放入阿里AI To C整體戰略中,與阿里生態的高度融合是夸克AI眼鏡的賣點之一。對大廠來說,AI眼鏡的想象力或許來自於AI時代的入口之爭,業界認爲,AI眼鏡有望成爲繼智能手機之後最重要的個人移動入口。

申通快遞擬3.2億收購丹鳥物流

7 月 25 日晚,申通快遞 發佈公告,稱擬收購浙江丹鳥物流 100% 股權,交易對價爲 3.62 億元。標的公司丹鳥物流是菜鳥集團旗下業務之一菜鳥速遞的運營主體,在國內提供半日達、次晨達、送貨上門等服務。

點評:瞄準品質物流的菜鳥速遞是2023年菜鳥重點建設的國內物流業務產品,經歷了一段高速發展期,但2025 年1-4月,丹鳥物流轉向虧損。這項收購背後,申通快遞意在補齊“品質快遞”的缺失,而菜鳥集團則在加速虧損資產的處理,戰略進一步聚焦向國際物流和科技。

深天馬換帥,王磊任總經理

7月25日,深天馬(000050.SZ,簡稱天馬)公告透露,公司董事會聘任王磊爲公司總經理。王磊生於1971年,原爲天馬副總經理,他1993年加入天馬,曾歷任上海天馬工程總監、成都天馬副總經理、廈門天馬總經理、天馬總經理助理。至此,天馬完成新一屆高管層的更替。前不久,天馬原總經理成爲接替彭旭輝,出任天馬董事長,成爲辭去天馬總經理職務。

點評:作爲中國中小尺寸顯示面板龍頭企業之一,深天馬今年上半年扭虧爲盈,歸母淨利潤1.9億-2.2億元。這主要受益於發展車載、專業顯示等非消費類顯示業務,以及OLED業務盈利能力改善。即便如此,今年下半年,液晶面板價格出現下降壓力,OLED面板的盈利水平有待提升,Micro LED新型顯示商業化尚需推進,深天馬新一屆高管層仍然任重道遠。

科大訊飛發佈新一代智能辦公本

7月22日,科大訊飛發佈智能辦公本X5,首次將自主可控的全國產化雲端大模型部署於設備本地,集成8核CPU與9T NPU算力,並解決網絡受限、信息涉密等會議場景下的效率與隱私問題。以傳統方式處理大量會議記錄、文檔撰寫、多語言交流等工作時,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錯誤,智能辦公本的出現爲解決這些痛點提供了可行性。

點評:智能辦公本是科大訊飛拓展AI技術應用場景的重要舉措,也是訊飛星火大模型落地的具體載體。全球智能辦公市場規模預計2029年達到近千億美元。儘管智能辦公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但智能辦公本仍是一個較爲小衆的市場,且依賴多屏協同的辦公生態的構建,這令智能辦公本在市場推廣方面存在一定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