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出口管制或許能贏得時間,但未必能贏得勝利”

6月16日,美國華盛頓諮詢公司Strategic Communications的負責人JamesD.Spellman,在題爲《美國對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正適得其反》的文章中寫到,英偉達公司CEO黃仁勳指出,美國阻止中國研發AI芯片軟件只會適得其反,中國在AI領域發展迅速,美方的限制或將削弱自身優勢。

文章翻譯如下:

英偉達公司(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提出警告道,美國做出的阻止中國研發先進人工智能芯片和軟件的努力,正在適得其反,這對於特朗普的支持者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創。

黃仁勳認爲,儘管存在很多試圖阻止中國技術崛起的限制,但中國現在完全有能力開發自己的人工智能工具。華盛頓的“堡壘”戰略加速了中國的創新,同時也使地緣政治競爭升級。

“美國的政策是建立在中國無法制造人工智能芯片的假設之上的,”黃仁勳在今年5月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說。“這個假設一直都有問題,現在顯然是錯的......。不管有沒有美國芯片,中國的人工智能都在前進。讓中國芯片製造商免受美國競爭的影響,只會加強他們在海外的實力,削弱美國的地位。”

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上個月的一份報告顯示,2000年至2023年間,中國風險基金向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投資了1840億美元。到2030年,該行業加上相關產業(包括基礎設施和零部件供應商)的產值將達到1.4萬億美元。在約4300家人工智能公司中,"六小虎"--階躍星辰、智譜AI、MiniMax、月之暗面、零一萬物和百川大模型佔據主導地位。

中國初創公司DeepSeek在今年1月證明,開發高性能模型所需的成本僅爲科技巨頭所支付的鉅額成本的一小部分(560萬美元對數億美元,甚至數十億美元),從而顛覆了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發展軌跡的假設。DeepSeek使用英偉達芯片,質量與OpenAI不相上下,運行速度幾乎是OpenAI的兩倍。

在知名榜單上,DeepSeek和阿里巴巴的Qwen在開源語言模型中遙遙領先。據統計,中國在人工智能相關專利、研究論文和引用次數方面已穩居世界第一。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美國的努力遠超中國。美國有690傢俬人控股的科技公司價值超過10億美元,總價值達2.53萬億美元,而中國只有162家公司,價值達7024.6億美元。

但斯坦福大學的一項評估得出結論,隨着競爭對手在教育、資本市場、高精密製造和技術實力方面的飛躍發展,美國的領先優勢正在縮小。

摩根大通首席執行官傑米-戴蒙(JamieDimon)在最近一次中國之行後表示:”他們並不害怕。他們投入了10萬名工程師”。今年1月,Alphabet總裁兼首席投資官露絲-波拉特(RuthPorat)預測,美國“在模型方面可能領先一年多”。

英偉達(Nvidia)的季度文件首次承認,對中國的限制將損害業務。在本季度,英偉達表示,在特朗普於4月份收緊出口許可後,該公司計劃中的80億美元H20芯片訂單現在必須取消。

這一披露揭示了深層次、大範圍的相互依存關係,這種關係也使其他美國芯片公司高通、英特爾和博通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關係十分緊密,其收入的40%都來自中國。預計今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到2040.3億美元,並將繼續以8.24%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

貿易限制很少能實現其預期目標。相反,它們往往會產生不可預見的不良後果。壁壘鼓勵平行生態系統的出現,即企業、工人、投資者、客戶和機構之間相互依賴和支持的網絡。保護主義或許能贏得時間,但未必能贏得勝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