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未來才能贏得未來

本報特約評論員

在通用人工智能賽道,北京有超過120家大模型相關創新主體,居全國首位;在商業航天賽道,北京正在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南箭北星”產業佈局初步形成;在元宇宙賽道,北京正在成爲中國元宇宙技術創新和應用的核心區……北京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打造未來產業,合理規劃、精準培育、錯位發展未來產業的根基已經越來越牢固,在此基礎上率先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可謂正逢其時。

北京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日前召開第十五次會議,其中審議《北京市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促進未來產業發展的若干措施》時強調,要認真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從首都實際出發,率先建立適度超前、包容有效、長遠可持續的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支撐北京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方面走在前、作表率。在發展未來產業對產業投入增長機制提出新要求和新挑戰的背景下,北京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的新探索令人眼前一亮。

未來產業是由前沿技術驅動,具有顯著戰略性、引領性、顛覆性和不確定性的前瞻性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未來產業,是引領科技進步、帶動產業升級、培育新質生產力的戰略選擇。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融合不斷加深,催生出人形機器人、腦機接口、量子信息等新的產業發展方向。全球主要國家都在積極打造面向未來產業的科技發展先發優勢,謀求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掌握主動權。積極發展未來產業,既是順應科技發展大勢的必然選擇,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徑。

未來產業處於孕育萌發階段或產業化初期,需要持續加大投入助其發展壯大,而市場前景又具有不確定性,往往令投資者踟躕不前。畢竟,未來產業高度依賴顛覆性、前瞻性技術。這樣的技術迭代快,耗資巨大且風險高,可能耗時很久纔有收穫,甚至投入可能“打水漂”。因此,未來產業不僅培育週期較長,還存在停滯甚至淘汰的可能,這導致未來產業不易吸引傾向於“短平快”的金融資本,產業發展所需投入支持難以得到充分保障。

要在全球科技競爭與產業變革浪潮中,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培育新質生產力,就必須加強新領域新賽道政策供給,針對未來產業的發展階段、市場規模、技術階段等提供更多的陽光雨露。這既需要解決誰來投、投哪裡、怎麼投等資金問題,也需要政策具有前瞻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具體到某個地方,就是要因地制宜,重點對有長期戰略價值、有產業發展基礎、有技術創新驅動、有市場需求拉動的細分賽道加大投入。

就北京來說,在通用人工智能賽道,北京有超過120家大模型相關創新主體,居全國首位;在商業航天賽道,北京正在建設成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商業航天創新發展高地,“南箭北星”產業佈局初步形成;在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賽道,北京以及天津、河北地區機器人產業佈局合理,形成錯位競爭、優勢互補的良好局面;在元宇宙賽道,北京正在成爲中國元宇宙技術創新和應用的核心區。這一切表明,北京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區位特點打造未來產業,合理規劃、精準培育、錯位發展未來產業的根基已經越來越牢固,在此基礎上率先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可謂正逢其時。

面對未來產業技術路線複雜、研發週期長、市場應用前景模糊等特點,面對基礎研究領域投入不足、基礎研究與產業轉化銜接不暢等挑戰,北京一方面提出強化要素綜合保障,加大優秀青年人才引育力度,創新完善產業投資體系,發揮好政府投資基金等耐心資本引導作用,強化技術、數據、載體、場景、空間等多要素聯動。另一方面提出加強產業全週期投入,支持跨領域跨平臺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創新型企業規模化成長,促進未來產業重大項目加快落地;完善長效服務機制,優化知識產權開發利用機制,完善未來產業潛力項目支持措施,探索建立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多主體協同、人財物多方位供給的未來產業促進路徑。

着眼未來才能把握未來,投資未來才能贏得未來。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通過一攬子增量政策持續發力、不斷加力,形成政策疊加並不斷放大合力,北京未來產業的創新之花,必將育出更加豐碩的新質生產力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