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暑天中醫養生須知

科普|暑天中醫養生須知

縱相新聞

暑天時節,烈日炎炎,高溫與溼氣並存,人體生理機能和新陳代謝都發生顯著變化。中醫強調“天人相應”,認爲人體與自然界是一個有機整體,暑天養生需順應天時,遵循陰陽變化規律,才能達到強身健體、預防疾病的目的。以下從起居、飲食、運動、情志等多個方面,詳細闡述暑天中醫養生要點。

一、起居有常,合理作息

(一)晚睡早起,順應陽氣

暑天白晝時間長,夜晚相對短暫。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的理論,人們應適當調整作息,晚睡早起。晚睡不宜過晚,最好不超過23點,早起可在清晨6點左右。這樣的作息方式能夠順應夏季陽氣的升發與旺盛,使人體陽氣得到充分舒展,有助於保持精力充沛 。

(二)重視午休,補充精力

午時(11點 - 13點)是心經當令之時,此時小憩片刻,哪怕只有15-30分鐘,也能養心安神,使下午乃至晚上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午休不僅能緩解上午的疲勞,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三)調節室內溫度,避免貪涼

暑天氣溫高,人們往往依賴空調來降溫。但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一般控制在5-7℃爲宜。若溫差過大,頻繁進出室內外,人體的體溫調節中樞難以快速適應,容易引發感冒、頭痛等不適症狀。同時,不可對着空調出風口直吹,尤其是肩頸、背部、腹部等部位,以免寒邪入侵。

二、飲食調養,清熱祛溼

(一)清熱解暑,生津止渴

飲食: 多吃瓜類(冬瓜、絲瓜、苦瓜)、綠豆、荷葉、蓮子、西瓜翠衣(西瓜皮)。

飲品:烏梅湯、酸梅湯(生津)、薄荷茶(清熱)、淡竹葉茶(清心火)。

忌:過度依賴冷飲(傷脾胃陽氣)。

起居:避開正午高溫時段外出,外出時戴遮陽帽,備清涼油。

室內通風,但避免空調直吹(尤其頸背、腹部)。

(二)健脾祛溼,調理脾胃

食療:

1.薏苡仁赤小豆粥:薏米30克 + 赤小豆20克 + 粳米50克,健脾利溼。

2.四神湯(茯苓、山藥、蓮子、芡實):燉湯煮粥,增強脾胃運化。

3.陳皮生薑茶:陳皮5克 + 生薑2片,溫中化溼。

忌口:油膩、辛辣、甜食(加重溼氣);生冷海鮮(易致腹瀉)。

(三)養護陽氣,避免“因暑貪涼”

防“陰暑”:大汗後立即衝冷水澡、猛吹空調,易使寒溼入侵,引發頭痛、關節痛。

建議:汗落後用溫水洗澡,空調溫度不低於26℃。

艾灸保健:虛寒體質者可艾灸足三裡(健脾胃)、關元穴(補元氣),每穴10分鐘。

(四)養心安神,防“情緒中暑”

暑熱擾心,易致心煩急躁、失眠。

靜心:聽輕音樂、冥想、練習書法。

安神茶飲:百合蓮子羹、菊花枸杞茶。

午休30分鐘,避開烈日,養護心氣。

三、適度運動,動靜結合

(一)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和方式

暑天運動要避免在中午陽光最強烈、氣溫最高的時候進行,可選擇清晨或傍晚較爲涼爽的時段。運動方式以有氧運動爲宜,如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等,這些運動強度適中,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體質,又不會過度消耗體力。運動過程中要注意循序漸進,根據自身身體狀況調整運動強度和時間,避免過度勞累。

(二)運動後注意事項

運動後身體出汗較多,此時不宜立即用冷水洗澡,也不能對着風扇或空調直吹,否則容易導致寒邪入侵,引發感冒、面癱、關節疼痛等症狀。應先用乾毛巾擦乾汗水,稍作休息後,再用溫水洗澡。此外,運動後要及時補充水分,可適量飲用淡鹽水或運動飲料,既能補充水分,又能補充因出汗而流失的電解質。

(三)注重靜養,調和身心

除了適當的運動,靜養在暑天養生中也十分重要。靜坐、冥想等方式有助於調節身心,使心神寧靜。每天抽出15-30分鐘的時間,找一個安靜舒適的地方,靜下心來,排除雜念,專注於呼吸,能緩解暑天的煩躁情緒,減輕心理壓力,達到養心安神的目的。

四、情志調節,保持平和

(一)避免煩躁,調節情緒

暑天炎熱,容易讓人心情煩躁、焦慮不安。中醫認爲,“心在志爲喜”“過怒傷肝”“思則氣結”,不良情緒會影響臟腑功能,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因此,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心情愉悅、平和。可通過聽音樂、讀書、繪畫、釣魚等方式陶冶情操,轉移注意力,緩解煩躁情緒。遇到事情要保持冷靜,避免衝動發火,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二)保持樂觀,積極心態

積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增強人體免疫力,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在暑天,要多發現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養興趣愛好,豐富精神生活。與家人、朋友多交流溝通,分享生活中的快樂,也能緩解壓力。同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和解決,避免陷入消極情緒中。

五、穴位保健,增強體質

(一)按摩大椎穴

大椎穴位於人體後頸部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是督脈與手足三陽經交會的穴位,被稱爲“諸陽之會”。暑天按摩大椎穴,可起到清熱解表、疏風散寒的作用。按摩時,用食指和中指併攏,以大椎穴爲中心,做環形按摩,每次按摩3-5分鐘,以局部皮膚髮熱爲宜。

(二)揉按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前臂掌側,腕橫紋上2寸,掌長肌腱與橈側腕屈肌腱之間,是手厥陰心包經的常用腧穴之一,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的作用。暑天容易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揉按內關穴可緩解這些不適。用拇指指腹輕輕揉按內關穴,每次3 -5分鐘,可有效調節心臟功能,改善心血管健康。

暑天養生需要從起居、飲食、運動、情志等多個方面綜合調理,順應自然規律,注重陰陽平衡。通過合理的養生方法,既能安然度過炎熱的夏季,又能爲身體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礎,達到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的目的。

作者:孫紀峰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