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惠民縣衛生健康局:三伏天的養生誤區
又是一年三伏天,今年三伏天自7月20日持續至8月18日,共計30天。雖比往年“短”了10天,但高溫更集中、溼熱更猛烈! 俗話說“一年養陽看春夏,春夏養陽看三伏”,“三伏天”最易生病也最養人,“養對了”可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養不對”可能會落下病根,那“三伏天”有哪些養生誤區呢?
誤區1:只防暑不防寒
夏天雖然天氣炎熱,但室內外溫差大,加上長時間吹空調,很容易導致感冒、關節炎等疾病。空調溫度最好跟外面溫度相差不超過8℃。關鍵是不能太過貪涼,如果長時間一味貪圖寒涼,勢必會耗傷人體陽氣,損害機體功能。
誤區2:出汗越多越排毒
中醫認爲“汗爲心之液”“津血同源”,如果刻意高溫暴汗(如劇烈運動)。容易造成脫水引發電解質紊亂,誘發心慌、暈厥,反而耗傷氣血。
誤區3:洗冷水澡降溫
大汗淋漓時直接衝冷水。容易使毛孔驟閉導致寒溼入體,引發頭痛、關節炎,甚至血壓驟升。
誤區4:蔬果代替正餐
爲了減肥或者覺得夏天胃口不好,有些人選擇用水果、蔬菜沙拉代替正餐。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暫時減少熱量攝入,但長期如此會導致營養不良,影響身體健康。而且,單純依賴蔬果可能會導致血糖波動大,反而不利於減肥。
誤區5:冷飲不離手
冰激凌、冷飲適當吃解暑,大量吃會傷身。長期過量的冷食物進入胃,會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縮,黏膜層變薄,出現黏膜水腫和糜爛。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快,血管處在擴張狀態,突然食用大量冰飲,易造成血管迅速收縮,引起血壓波動,易誘發心腦血管意外。
誤區6:狂喝綠豆湯、涼茶“祛火”
綠豆性寒,富含蛋白質和膳食纖維,合理食用可解暑降溫,過量飲用綠豆湯、涼茶,易損傷脾胃陽氣。導致腹瀉、食慾減退、溼氣內停,以一週喝兩三次爲宜。
記者 潘理溱 通訊員 馬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