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回訓制」等32年未建置 民團週日號召千人包圍交通部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保護下一代」大遊行。(圖/記者李姿慧攝)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三峽78歲老翁19日開車肇事釀3死12傷,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與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發起「保護下一代」大遊行,號召週日(25日)上街至交通部抗議,估有12個民團、上千人響應。民團痛訴回訓制度改革已等了32年,歷經5任總統,交通部始終「傲慢怠惰」,若非重大事故從不檢討政策,籲推駕駛人全面回訓制。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遊立維在記者會中指出,「今天我們站在這裡,是因爲我們已經無法再沉默了。」他痛批現行駕訓與回訓制度淪爲形式,「這一切,都是結構性失能的結果。」肇事者雖於3個月前接受過回訓,卻仍在5月19日釀成3死12傷重大事故,凸顯交通部現行制度無法有效篩選出不適任駕駛,「這樣的制度,到底要怎麼保障用路人的安全?」
▲下一代人本交通促進會理事遊立維(中)。(圖/記者李姿慧攝)
遊立維指出,民間團體多年來已多次向交通部提出具體建言,「但每次的會議交通部卻屢屢拖延」,導致改革遲遲無法落實。他強調,問題並不僅止於高齡駕駛,而是整體用路環境與制度失靈的體現,呼籲政府正視道路設計、考照門檻與回訓內容的缺失,並在住宅區落實有效降速設計,讓下一代孩子不再走在恐懼的斑馬線上。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表示,決定上街抗爭,是因爲無法接受交通部的傲慢與懶散,聯盟提出的3大訴求,包括駕駛人全面回訓、改革高齡換照制、交通工程改善,已經向交通部倡議多年,希望能透過這次的行動,讓主管機關真正聽見民團的聲音。
陳愷寧說,日前交通部雖然提出政策下修高齡駕駛回訓年齡,但民國31年前出生的駕駛不包含在內,且僅針對高齡駕駛回訓規模過小,希望能有駕駛人全面回訓制度。
她表示,交通部非要有重大事故才願意檢討政策,甚至不能接受民間的批評,讓她感到既傲慢又散漫,是她難以接受的,希望考照制度、駕照管理、全面回訓,甚至是違規記點制度、隔熱紙納管等都是長年倡議的問題,希望有更大幅度改革,才能改善臺灣駕照濫發、駕駛人素質參差不齊的問題,真正往零死亡願景邁進。
▲行人零死亡推動聯盟理事長陳愷寧。(圖/記者李姿慧攝)
陳愷寧指出,週日「保護下一代」大遊行預估將有12個民間團體響應,預估會有超過上千民衆參加,也希望朝野各黨能推動修法保障行人。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則表示,每當看到這樣的事故一次一次發生,不禁想問臺灣什麼時候可以擺脫行人地獄的惡。她說,前幾天交通部長陳世凱說「回訓制度和駕照改革都在推動,對外界批評推動緩慢的說法無法接受」,但民間團體會走上街頭,不是因爲不理解政府在做什麼,而是因爲太清楚這段改革歷程有多麼漫長、多麼令人沮喪。
▲時代力量黨主席王婉諭。(圖/記者李姿慧攝)
王婉諭說,交通部第一次提出駕照回訓必要性報告是在1993年,駕照回訓是一段長達32年的改革路,歷經5任總統到今天還沒有完成,看到無數研究和公聽會,但真正落實改革卻屈指可數,「報告寫好了,可是卻也塵封了。」
王婉諭強調,這也是爲什麼大家等不住了的原因,這段期間內有多少無辜的行人在路上失去生命,又有多少家庭因爲一場又一場本可避免的悲劇造成破裂,至少政府應該提出駕訓改革的時間表,只有交通改革能真正落地,行人才可以安心的走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