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團號召百人悼念三峽傷者 籲「勿放任不適任駕駛上路」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於車禍地點舉辦白紙鶴悼念活動。(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
記者周湘芸/臺北報導
三峽一名78歲高齡駕駛衝撞機車和路人釀3死12傷,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於車禍地點舉辦白紙鶴悼念活動,聚集近百位民衆。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呼籲,近期這幾場交通事故並非意外,而是交通系統性的結構問題,應確保駕駛人身心能力足以安全上路,而非放任不適任駕駛者上路造成更多的交通事故。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提出4大訴求,包括「將人本交通納入國民教育」,從國民教育開始教育「道路用路人階序:傷害力越大責任越大」、「不正常操作車輛會變成武器」、「交通零死亡願景」等觀念;「提供用路人交通選擇」,政府需提供沒有駕照的用路人其他出行選擇。
另外,「對無照駕駛者輔導與導入刑責處置」,應建立針對無照駕駛者的教育輔導制度,同時制度面上補強刑事處置方案可供執法者有工具可用;「儘速制定累進罰則制度」,違規者的罰款金額應依其收入比例計算,讓高所得者不再能以金錢換取違法自由,迴歸公平的法律效果。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於車禍地點舉辦白紙鶴悼念活動。(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也說,臺灣接連發生多起車輛暴衝事故,其中有3起事故肇事者爲高齡駕駛,社會也把討論焦點放在「高齡者駕駛」身上,但真正的問題不是高齡駕駛,而是社會迫使每個人都必須成爲駕駛,當一個城市缺乏安全、可靠、可近的公共運輸系統,即使年屆80,也只能繼續握着方向盤。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指出,公共運輸是社會之足,是讓所有人不論年齡、身體狀況或經濟條件都能自由、安全移動的基礎設施。在公共運輸完善的城市,高齡者不需勉強開車,年輕人不需過早依賴機車,孩子可以安心走路上學,街道上的暴衝事故自然大幅減少。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表示,不能每次都等悲劇發生後纔來搶修制度裂縫,唯有遵循「瑞士起司理論」的風險管理精神,層層補強每一道制度防線,才能真正實踐「交通零死亡願景」的核心價值,生命與健康不能被拿來交換任何其他社會利益。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今於車禍地點舉辦白紙鶴悼念活動。(圖/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