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車禍餘悸猶存 百人紙鶴悼念 疾呼交通改革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發起的「白紙鶴追思活動」25日在事發地舉行。(張鎧乙攝)
「白紙鶴追思活動」25日在事發地舉行,民衆在現場摺紙鶴祈福。(張鎧乙攝)
三峽北大特區日前發生奪命車禍,震撼全臺。25日上午,由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發起的「白紙鶴追思活動」在事發地點舉行,百位民衆齊聚,摺紙鶴、獻花靜默,爲亡者祈福,也爲傷者祈願平安康復,更向政府發出呼籲:「這不是意外,是制度失靈。」
「願小朋友好走,要做個快樂的天使……」返國後立刻趕到現場的陳姓婦人,語帶哽咽表示,自己在國外得知消息後幾乎徹夜難眠,「這場車禍讓三峽的每個人都心痛。」活動現場,志工日夜守護現場,維持整潔、整理民衆獻上的鮮花與卡片,場面肅穆動人。
活動主辦單位指出,近期多起交通事故不應簡化爲「單一事件」,更非單純的「高齡駕駛問題」,而是整體交通制度結構的失衡。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理事長吳宜蒨嚴正表示:「當城市的規畫讓每個人都被迫開車,尤其高齡者沒有替代選項時,悲劇就不是偶然。」
她進一步指出,許多高齡者即使身體不適、視力退化,仍需駕車接送孫子上下學,因爲我們的社會沒有給他們別的選擇。「如果有安全的步行環境、可靠的大衆運輸,誰還需要冒着危險上路?」
還路於民行人路權促進會提出4大訴求:
1. 將人本交通納入國民教育:建立「傷害力越大責任越大」、「不當駕駛即武器」等觀念,灌輸交通零死亡願景。
2. 提供非駕駛者更多出行選擇:打造安全且永續的公共運輸,減少人們對私車的依賴。
3. 建立無照駕駛的輔導與處置制度:不僅教育輔導,還要有明確的刑責與執法配套。
4. 儘速制定「累進罰則」:違規罰款應依所得調整,杜絕「有錢就能違法」的現象。
主辦單位強調,這場悼念活動不是結束,而是行動的起點。他們呼籲中央與地方政府落實風險管理,借鏡「瑞士起司理論」,層層補強制度防線,不再讓生命被犧牲於冷漠與遲滯的改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