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行業觀察:智元加速出海;宇樹期待“GPT時刻”
當前,機器人行業正加速推進技術迭代與商業化進程。一方面,機器人遙操作技術成爲突破人形智能體自主性限制的關鍵路徑;另一方面,頭部企業通過技術開源、生態共建和場景落地,推動產業進入規模化應用前夜。
企業動態:智元國際化佈局提速,宇樹押注大模型突破
智元機器人商業化進程加速。近期,智元機器人接連完成戰略融資,由LG電子、未來資產集團聯合領投,這是LG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首次全球佈局。據公開信息,智元已在北美、歐洲、中東等地啓動出海,重點佈局汽車製造、零售服務等場景。其線下量產機器人超2000臺,並斬獲中國移動7800萬元訂單,用於全國營業廳導覽工作。此外,智元發佈“智元靈渠OS”開源計劃,試圖構建具身智能操作系統的行業標準。
宇樹科技聚焦大模型能力突破。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在近期開源大會上提出,當前機器人硬件已足夠成熟,但AI能力尚未達到通用化水平。他強調,機器人需具備實時學習和任意生成動作的能力,並預測具身智能大模型將在未來1-3年內迎來“GPT時刻”,實現技術臨界點突破。宇樹最新款R1機器人已支持用戶化定製,其四足機器人技術亦在多場景中驗證。
行業競爭轉向場景驗證。智元、宇樹等頭部企業正從技術研發轉向場景試點,例如倉儲分揀、高危搬運等。中國移動近期採購智元全尺寸人形機器人及宇樹小尺寸機器人,標誌着行業進入規模化採購階段。智元合夥人姚卯青表示,下半年將是企業營收和落地效果的“交卷期”。
技術路徑:遙操作打通人機協作,通信延遲成關鍵瓶頸
遙操作支撐高危場景落地。根據行業研究,機器人遙操作通過遠程映射人類動作,在覈電、鋼鐵高溫等危險場景中替代人工,同時爲AI訓練提供數據採集通道。例如,人類操作員通過遙操系統控制機器人完成高危檢修,同步積累動作數據以優化算法。此外,遙操作被視爲應對網絡安全風險的應急方案,可在算法失控時切換至人工接管模式。
通信延遲制約技術普及。當前遙操作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信號傳輸延遲。視頻數據的高碼流傳輸、多模態大模型的高算力需求,加劇了實時控制的難度。行業嘗試通過優化視頻編解碼技術、部署邊緣算力節點等方式降低延遲,但遠距離任務仍受限於網絡基礎設施。
觸覺反饋技術待突破。力反饋設備的高成本與觸覺推理能力的不足,限制了操作精度。現有方案多依賴視覺輔助補償觸覺缺失,但難以實現複雜操作。部分企業探索結合AI算法模擬觸覺信號,但距離自然交互仍有差距。業內認爲,觸覺智能的突破將推動遙操作進入工業級應用。
機器人行業正步入技術攻堅與商業化並行的關鍵階段。頭部企業通過生態合作與場景深耕,加速產品落地;而遙操作等新興技術的成熟,或將成爲解鎖高危、複雜場景的“鑰匙”。隨着AI大模型與硬件能力的持續迭代,行業距離規模化爆發或僅一步之遙。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觀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