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提速 宇樹、智元等產能、訂單和交付進度如何?

《科創板日報》8月12日訊(記者 張洋洋)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正進入提速期。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期間,在《科創板日報》記者的採訪交流中,多家整機廠商及零部件廠商均透露,訂單、產能和交付節奏明顯提升,部分機器人整機廠商已實現數百臺交付,產業鏈進入加速落地階段。

就在昨日,智元創新(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宣佈了與富臨精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合作,近百臺遠征A2-W將落地富臨精工工廠,金額爲數千萬元。

業內預計,未來3-5年,隨着價格下降與AI大模型能力突破,以及產業鏈成熟,人形機器人將在工業、零售、服務等領域快速滲透,年出貨量有望持續翻番。

數據來源:整理各受訪企業採訪所得;圖/《科創板日報》記者制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觀察到,整機廠商,包括零部件廠商,至少平均每家企業有將近50%-100%的增長。

“未來幾年,全行業人形機器人出貨量每年翻一番的節奏是可以保證的。如果有更大的技術突破,未來2—3年,一年出貨幾十萬臺、甚至上百萬臺也有可能。”王興興認爲。

就宇樹科技而言,王興興表示,出貨更多的還是四足機器人。但是去年到今年,人形機器人的銷量增長也非常快。在馬路上看到的或者客戶真正在用的一些機器人,絕大部分也都是宇樹的機器人。目前在全球範圍,宇樹的人形機器人佔的比重也相對比較大一點。

2024年以來,客戶採購了很多宇樹的人形機器人,建立了一些新的生態體系,包括租賃市場。

優必選方面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產能方面,2025年公司規劃人形機器人產能爲1000臺,預計交付幾百臺;2025年,在各個場景都順利落地的情況下,樂觀估計2026年人形機器人交付將達數千臺;2027年有望實現萬臺級別的交付。7月,優必選中標了車企近億元的機器人設備採購項目。

星動紀元方面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截至2025年7月,公司已交付機器人產品超300臺,另有在手訂單超500臺;海外業務和國內業務各佔50%;全球市值TOP10科技公司,9家爲客戶;國內客戶包括海爾、聯想、世紀金源、北自科技等。

在本次機器人大會上,清寶機器人帶來了咖啡機器人、文旅機器人、安保機器人、雙足機器人、靈巧手等多款產品,並首次公開展示最新升級的高擬真表情頭。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清寶機器人董事長王磊透露,2025年至今,公司機器人訂單金額爲5000多萬元,上半年已完成2000多萬元的交付。今年整體意向訂單,預計會在5000萬-1億元人民幣。

銀河通用雖未披露具體訂單數,但公司方面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與合作伙伴聯合打造的人形機器人智慧零售方案,今年將落地100家門店。

天鏈機器人在本屆世界機器人大會,共展出了4款雙足人形機器人以及6款輪式複合機器人,定價爲3.86-50萬不等,以滿足不同場景的不同需求。公司方面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上述機器人均有望在今年陸續推出。在人形機器人的市場開拓方面取得了突破,獲得了約1000臺人形機器人意向訂單。

另有一家人形機器人整機廠商相關負責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公司今年的訂單樹有近千臺,但金額不方便透露。機器人實際出貨量還不多,交付壓力還是比較大,今年的重點是保交付,9月份產線會正式啓用。

儘管商業化節奏加快,行業仍面臨價格和模型上的落地門檻。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王潛認爲,機器人走向大衆化的價格帶應在1萬美元-2萬美元(約人民幣10萬元以下),但目前仍難以做到,這需要產業鏈進一步降本。

技術層面,王興興指出,目前機器人硬件基本夠用,但AI具身智能大模型尚未迎來“GPT時刻”,通用泛化性和自主決策能力不足依舊是最大挑戰。

“機器人領域與語言模型不同,數據採集與真實物理世界存在較大偏差,導致訓練與部署難以對齊。我們希望未來能用很少的數據就訓練出泛化能力強的模型,再用數據驅動優化,而不是先堆數據。”王興興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