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之一,官宣開源!正衝刺IPO,或成“全球空間智能第一股”

3月19日,在GTC2025全球大會上,羣核科技宣佈開源其自主研發的空間理解模型SpatialLM。

值得注意的是,該模型僅通過一段視頻,即可生成物理正確的3D場景佈局。

開源空間理解多模態模型

據瞭解,SpatialLM突破了傳統大語言模型對物理世界幾何與空間關係的理解侷限,讓機器具備空間認知與推理能力。

羣核科技稱,該模型將爲具身智能等相關領域提供空間理解基礎訓練框架,企業可以針對特定場景對SpatialLM模型微調,降低具身智能訓練門檻。據悉,該模型接下來還將迭代自然語言和場景交互功能。

據羣核科技介紹,基於從視頻中提取的點雲數據,SpatialLM模型能夠準確認知和理解其中的結構化場景信息。目前,SpatialLM已在HuggingFace、GitHub、魔搭社區等平臺面向全球開發者開源。

“我們希望打造一個從空間認知理解到空間行動交互閉環的具身智能訓練平臺。”羣核科技董事長黃曉煌表示,本次開源的SpatialLM空間理解模型旨在幫助具身智能機器人完成在空間認知理解上的基礎訓練。而去年羣核科技發佈的空間智能解決方案SpatialVerse,則希望進一步通過合成數據方案爲機器人搭建最接近物理真實的“數字道場”,實現機器人在仿真環境中的行動交互訓練。

同時,羣核空間智能平臺SpatialVerse也亮相GTC,它與SpatialLM模型之間“協同合作”,打通了“現實—虛擬—現實”的閉環路徑,共同爲具身智能架起一座數字仿真與物理現實之間的橋樑。

例如,SpatialLM模型通過從視頻到結構化場景的轉化,將現實世界的數據轉化爲虛擬環境中的豐富場景,而基於SpatialVerse的合成數據引擎,一個結構化場景又可泛化生成億萬級新場景。這也意味着,現實世界將成爲SpatialVerse“數字道場”的原料來源。

“我相信全球很快會迎來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爆發性發展,在具身智能背後,是算力、算法、工程和訓練數據四個板塊的協同進化,這需要全行業合力推動。羣核科技希望通過空間模型和數據開源一起推動技術基座建設,爲這個技術奇點的來臨貢獻一份力量。”黃曉煌表示。

業績尚未扭虧

羣核科技成立於2011年,是一家以人工智能(AI)技術和專用圖形處理單元(GPU)集羣爲底座的空間智能企業。作爲“杭州六小龍”之一,羣核科技是“六小龍”中首個衝刺IPO的公司。

2月14日,杭州羣核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的控股公司Manycore Tech Inc.(羣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若此次成功登陸港交所,羣核科技有望成爲“全球空間智能第一股”。

羣核科技曾於2021年擬赴納斯達克上市,但在2年後的2023年初,羣核科技放棄了美股上市計劃。

羣核科技的主要產品包括針對中國市場的空間設計軟件“酷家樂”、爲國際用戶和客戶開發的空間設計軟件“Coohom”、面向室內環境AI開發的下一代空間智能解決方案“核空間智能平臺”。

按服務類型劃分,羣核科技營收來自於訂閱收入和專業服務收入兩部分,大頭是訂閱收入。2022—2023年,訂閱收入給羣核科技分別貢獻90.6%和97.5%營收。總收入的80%以上來自企業客戶。

隨着訂閱模式運營逐漸成熟,羣核科技的營收規模持續擴大。招股書顯示,2022年與2023年,羣核科技的營收分別爲6.01億元、6.64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科技的營收同比增長13.8%至5.53億元。2022年、2023年以及2024年前9個月,羣核科技的毛利率也逐漸提升,分別達到72.7%、76.8%以及80.4%。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產行業下行之時,羣核科技的收入增速也出現下滑。2020年收入增速爲25.2%,而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營收增速分別爲10.5%、13.8%,較2020年出現下滑。

儘管毛利率攀升至80%,但羣核科技尚處於虧損的狀態。2022年、2023年,羣核科技經調整淨虧損分別爲3.38億元、2.42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羣核科技淨虧損爲9361.1萬元,較2023年同期減少52.8%。

對此羣核科技表示,虧損主要是由於大額研發開支、銷售及市場推廣開支增加,以及贖回負債賬面值出現重大變動。

“我們預期經營開支佔總收入的百分比將隨着我們規模經濟及經營效益改善而減少,這將對我們的盈利能力產生長期的正面影響。”羣核科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