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首家衝刺IPO AI公司掀起港股上市潮
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正迎來空前熱度,AI公司正掀起港股上市潮。
4月30日,特斯聯更新招股書衝擊港股IPO,並且公司升級“空間智能”戰略,明確AIoT領域大模型、基礎設施及智能體三大業務線;6月12日,AI解決方案提供商雲知聲通過港股IPO聆訊;此前,還有羣核科技2月14日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這家以AI和GPU技術驅動的空間智能企業,也是“杭州六小龍”中的首個擬IPO企業。
同時,在自動駕駛細分賽道,有希迪智駕、馭勢科技計劃赴港上市;在AI機器人細分賽道,競爭顯得更加激烈,已經有酒店機器人頭部公司雲跡科技、視覺感知機器人公司樂動機器人、掃地機器人公司石頭科技、AI具身機器人獨角獸臥安機器人等,密集遞表港交所。
“今年以來,DeepSeek的標誌性崛起,帶動了資本對於中國科技公司的價值重估,也爲港股帶來了新的機遇和窗口期。同時,疊加18C等港股政策紅利,讓AI公司等大量科技公司紛紛選擇赴港IPO。”一位長期關注港股市場的創投機構合夥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從AI行業側來看,最近幾年,在ChatGPT、DeepSeek等的影響下,AI大模型領域快速發展,AI應用在千行百業的速度也在加快。當AI領域的公司業務發展到一定階段,產品成熟度不斷提高,上市也就成爲了水到渠成的選擇。
對這些AI公司來說,上市能夠擴大品牌知名度與影響力、緩解老股東帶來的退出壓力。同時在更爲國際化的港股平臺上市,也能夠爲公司的全球化業務佈局帶來助力。
多重因素驅動下的AI公司赴港上市潮
今年春節以來,港股的流動性得到大幅改善,市場迎來更多的信心。許多創業企業把握窗口期,選擇赴港上市。
記者注意到,其實從2024年下半年以來,港股市場就表現出回暖跡象,表現最爲突出的當數消費股,泡泡瑪特、蜜雪冰城、老鋪黃金被並稱爲“新消費三姐妹”。
同時,受益於DeepSeek的異軍突起,中國的科技公司尤其是AI公司正在港股市場受到諸多青睞。去年10月上市的智駕科技企業地平線,今年市值一度飆升突破千億港元。AI賦能協作機器人商業化的越疆機器人,去年底港股上市以來,股價從發行價18.8港元漲至如今的60港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也對許多AI公司來說充滿吸引力。據瞭解,港交所《上市規則》新增18A和18C章節,分別爲生物科技公司、特專科技公司開闢上市通道。
尤其是18C機制打破傳統盈利要求,以研發投入、技術壁壘等指標作爲核心審覈標準。2024年9月,進一步把18C的市值門檻下調,已商業化的企業從60億港元降至40億港元,未商業化企業從100億港元降至80億港元。
毫無疑問,這樣的創新利於內地具備高成長潛力的科技龍頭企業更高效地完成上市融資。今年以來,已經有云跡科技、滴普科技、仙工智能、馭勢科技等AI公司,選擇計劃通過18C章程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除了港股市場流動性提升、政策紅利釋放,香港作爲國際金融中心的屬性,也是許多AI公司選擇赴港上市的主要考慮因素。也就是說,選擇港股上市意味着能夠在國際化資本平臺接觸到海外投資者,並且同步提升公司的國際市場影響力,爲海外業務擴張帶來助力。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從招股書來看,一些AI公司在募資用途中,明確提到國際化業務拓展。比如,羣核科技擁有主要針對中國市場的空間設計軟件“酷家樂”,目標市場在美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的海外版產品“Coohom”,以及“羣核空間智能平臺”。就本次上市募資用途,羣核科技表示,將用於實施國際擴張策略等用途,重點是美國、韓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
特斯聯的國際化業務同樣亮眼,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產品已被來自全球160個城市的800多個客戶部署,包括中國、阿聯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關於上市募資用途,特斯聯表示,募資金額擬用於增強公司的研發能力,尤其是投資於TacOS、綠色智算體以及領域大模型的研發。同時,特斯聯也提到募資金額將用於商業化及市場擴展,擴大公司的國內銷售隊伍及提高市場滲透率,擴大海外佈局等用途。
特斯聯或成今年港股最大AI公司IPO
衆所周知,與A股市場不同,港股市場以機構資金爲主,投資者普遍較爲理性。由此,雖然目前消費、科技賽道在港股市場都呈現熱潮,但能夠得到機構追逐的只有少數行業頭部、體量足夠大的企業。大量中小型企業上市後,可能面臨的也將是無人問津的狀態。
“對AI公司來說,營收形成一定規模、市佔率靠前、技術實力突出的AI公司,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上市後可能也會有更佳的表現。”一位長期關注港股市場的投行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說。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就近半年以來遞表港交所的衆多AI公司來看,大量AI公司營收體量相對較小,估值在幾十億元的規模。比如雲跡科技2022年、2023年、2024年營收分別爲1.61億元、1.45億元、2.45億元。最近一輪融資是2021年12月完成5.8億元D輪融資,投後估值爲40.8億元。
滴普科技專注於爲企業提供人工智能解決方案,據招股書,2022年—2024年,滴普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爲1億元、1.29億元、2.43億元。在2022年8月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後,滴普科技的估值爲9.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8.5億元)。
雲知聲在2023年完成上市前的最後融資,估值接近90億元人民幣;馭勢科技在2023年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後,估值爲73億元人民幣;仙工智能在今年4月完成IPO前最後一輪融資後,估值爲32.7億元人民幣。
估值達到百億元以上級別的,僅有特斯聯、羣核科技、極智嘉等少數幾家。特斯聯以超過200億元的估值,或將成爲今年港股市場最大的AI公司IPO。
據瞭解,特斯聯是中國AIoT行業的參與者,致力於以科技推動產業升級及空間智能化以實現可持續發展。自成立以來已歷經9輪融資,總募資額約53億元人民幣,D++輪投後估值約216.2億元。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3年、2024年,特斯聯收入分別爲7.38億、10.06億、18.43億。由此測算,2022—2024年特斯聯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58.0%,領跑AIoT行業。
並且,對比其他營收在10億元以上的已上市AI公司,特斯聯也體現出領先優勢。2024年,商湯科技、地平線、優必選、第四範式營收分別爲37.7億元、23.84億元、13.05億元、52.61億元,相較2023年同比增速分別爲10.8%、53.6%、23.6%、25.1%。對比來看,特斯聯已然成爲AI行業營收增長最快的企業之一。
在估值不斷提升、營收高速增長背後,是特斯聯對技術研發的長期投入。據瞭解,特斯聯的研發團隊由三位IEEE Fellow領導,分別是首席技術官華先勝博士、首席科學家邵嶺博士和首席科學家楊暘博士。這三位專家均入選斯坦福大學發佈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的終身影響力排行榜和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雙榜。
同時,招股書顯示,特斯聯共有363名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比例達到52.2%。同時近年來研發投入比重也較大,報告期內研發開支分別達到2.87億元、3.29億元、3.22億元和1.45億元,佔各期收入的比重分別達到23.8%、44.6%、32.0%和40.7%。
可以看出,AI公司跟傳統公司存在較大差異,它先期的研發投入、人員投入整體會比較大。但是,當AI產品技術成熟,能夠在一定的場景規模化使用之後,它的邊際成本其實並不高。所以,AI公司在後期的盈利表現或將會非常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