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臺積電氮化鎵不玩了 美中競逐白熱化(廖明輝)

全球第三類半導體產業正陷入史上最嚴重動盪期。圖/本報資料照片

外媒報導指出,全球第三類半導體產業正陷入史上最嚴重動盪期,美、中、臺三地競逐態勢出現明顯變化。全球碳化矽(SiC)龍頭的美國Wolfspeed傳出即將聲請破產重整之際,臺灣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亦傳出將解散氮化鎵(GaN)研發團隊。臺積電此舉主因與中國近年大舉投入第三類半導體領域,導致市場競爭劇烈有關。特別是中國氮化鎵龍頭英諾賽科報價幾乎低於臺積電生產成本,使臺積電無法展現成本優勢,最終不得不戰略性撤出GaN市場,將資源轉向其他高附加價值領域。

必須注意的是,儘管第三類半導體(如碳化矽與氮化鎵)快速崛起,但並非將完全取代傳統第一類與第二類半導體材料,而是三者在未來市場各自發揮所長,形成共存且分工明確局面。第一類半導體,如矽(Si)與鍺(Ge),用途廣泛但主要應用在邏輯晶片領域;第二類半導體,如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擅長處理高頻訊號,廣泛用於手機功率放大器與光纖通訊;而第三類半導體,如碳化矽(SiC)與氮化鎵(GaN),則因承受高電壓、高頻通訊、高溫運作能力優異,廣泛應用於電動車、5G基地臺、衛星通訊與風力發電等高端領域,市場潛力巨大。

在這波動盪中,Wolfspeed破產重整事件引發全球關注。該公司計劃透過破產重整方案,大幅削減債務並重建資本結構。導致Wolfspeed重整原因,除了電動車市場需求放緩外,原本期待美國政府的晶片法案高額補助款,因未能達成條件延後,財務狀況因而惡化。此外,中國廠商如天科合達等快速崛起,市場競爭激烈,SiC價格下滑,加劇營運壓力,最終逼迫Wolfspeed採取主動重整策略。然而,卻對全球SiC供應鏈產生劇烈震盪,主要合作伙伴如日本瑞薩電子(Renesas Electronics)將面臨約新臺幣509億元鉅額損失,全球SiC供應穩定性亦將受考驗。

另一方面,中國的氮化鎵龍頭英諾賽科正以驚人的成本競爭力,改變全球市場遊戲規則。透過多年來自建8吋矽基氮化鎵平臺與垂直整合模式,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成功壓低產品報價致其他廠商難以匹敵程度,迫使包括臺積電、英飛凌等國際大廠紛紛重新審視自身策略。此一低價攻勢不僅使中國GaN產品進入全球電動車、消費性電子甚至國防工業,更可能與歐洲、東南亞業者合作,擴大國際市場影響力,改變全球氮化鎵市場版圖。

此外,氮化鎵的技術價值早已超越商業範疇,成爲美中科技戰的關鍵材料。相比傳統砷化鎵,氮化鎵具備更高功率、更高頻率與耐高溫等特性,廣泛應用於軍用雷達、衛星通訊與6G技術。中國早已將氮化鎵戰略性部署於衛星、無人機等軍用領域,透過嚴格出口管制與技術控制,形成完整軍民兩用產業鏈,甚至採取不惜成本策略推動技術突破。美國若無法在材料、製程與供應鏈整合上重建領先優勢,未來可能在通訊科技與軍事應用中逐漸失去主導權。

綜上所述,第三類半導體不僅是商業與技術競爭,更是美中科技戰略競逐核心。未來幾年內,市場將繼續見證此領域激烈的廝殺與重組。誰能掌握材料、製程、成本控制與市場,就能決定未來半導體產業的領導地位與全球科技戰略走向。

(作者爲中華經濟研究院輔佐研究員)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