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賴總統就任週年 堅守教條難以應付變局(沈政男)

賴清德總統20日發表執政週年談話。(陳俊吉攝)

賴清德總統就職滿1年,媒體民調顯示施政滿意度30幾趴,歷任總統只比蔡英文略高一些。蔡前總統後來發生什麼事?民調掉到20幾趴,被打鴨子上架找賴清德當閣揆,然後2018地方選舉大敗。

賴總統前幾個月民調還不錯,何以最近掉下來?川普關稅是最大因素。賴政府1年施政,講不出大條成績,民調卻能維持,主因在於蔡前總統留下的5成左右滿意度,而這樣的滿意度主要支撐力道來自於臺灣經濟狀況不錯,於是當川普關稅消息傳來,賴政府應對又沒有明顯得分,民調當然就掉下來了。

蔡前總統的滿意度何來?英粉急着誇她,其實第一任很慘,纔會導致賴清德起來,在初選相爭,而第二任,先有香港「反送中」,後有疫情,此二者都有助於激起「擁護政府」的民氣,加上臺灣的半導體供應角色在疫情期間凸顯出來,經濟與政治皆是如此,於是後4年的滿意度可以維持不墜。

川普關稅來襲,這時賴總統應該放下政治拚經濟,但他依然執著於反中,且暗中支持「大罷免」,民衆當然皺眉頭。經濟若好,你要搞政治、搞民粹,大家在旁邊喊燒看熱鬧,然而,今年GDP既已可能下修好幾趴,股市與匯率又一陣跌宕,人民就看不下去了。

賴總統被外媒形容爲固執,我幾年前直接說就是求完美,過去1年,他堅守教條,才能對得起自己,正好彰顯出來。第一個教條當然是臺獨,只是不能做也不能講,於是變形爲「賴十七條」、「宣佈中國爲境外敵對勢力」等反中姿態,具體作法則是拿陸配講武統開刀,以及強調公務員與赴陸藝人的忠誠稽查,還有宣傳共諜入侵。

第二個教條是反核,核三2號機纔剛停轉,能源爭議已經發酵,包括火力發電增加、難以應付中共封鎖等,在經濟與政治上對賴總統都不利,但他必須把教條實現。

賴總統前幾天受訪說,「中國統一臺灣要拿條件來談」,好像對兩岸走向頗有彈性,聽1年下來就知道,都是場面話,實際作法完全沒有改變,就好像他說,「不排除新式核能」,其實就是「不可能使用現有核能」。

求完美之下,堅信自己是對的,於是遭逢挑戰,只會鬥志昂揚,繼續幹到底,這在賴總統先前的施政經驗,大家已充分看出。過去1年,朝野衝突,學理上的根源在於,賴清德必須交出一些行政權力跟握有國會多數的在野黨分享,這是臺灣「半總統制」的精神,但他做不到,朝野又缺乏互信,於是引發一樁又一樁的惡鬥,從修法到預算攻防都是如此。

然後,就在賴總統使眼尾之下,「大罷免」出現了。現在看起來將有30席以上的藍委進入第三階段投票(其實就等於倒閣重選),賴總統現在最關注的應該就是此事成敗。「大罷免」若能幫助民進黨取得國會多數,賴總統的治理正當性暫時不會有事,但如果失敗,最後仍是藍白佔多數,那麼賴政府的民意基礎在大罷免投票夜將會瞬間崩盤。

最新媒體民調顯示,在「大罷免」將投反對票的比例已超越投贊成票,而隨着賴總統滿意度的下降,這個趨勢只會繼續增強,讓「大罷免」蒙上陰影。

「大罷免」若失敗,代表賴總統的堅持教條與偏好衝突完全遭到民意否定,在國會又不能拿到多數,那麼未來施政將會寸步難行,連帶地2028連任之路也就佈滿荊棘。

2019,賴清德爲什麼出來挑戰蔡英文?就是看到蔡英文有可能被韓國瑜打敗。有趣的是,歷史恐怕將會重演,而且故事一樣,只是主角易位,當年挑戰別人的賴清德,將遭受黨內新人挑戰。

誰?當然是陳其邁了。現在看起來民進黨的接班第一順位就是他,蕭美琴就是滿足於副總統位置了,而其他民進黨中生代也都不是陳其邁的對手。

如果2027年初,賴總統連任民調輸給「盧柯配」或「盧昌配」,陳其邁一看再看,賴的民調曲線一直往下走,他能坐得住嗎?民進黨人士與綠營支持者呢?

選個立委,都要說藍白是中共同路人了,如果2028總統位置,有可能被藍白拿去,當然管你現任是誰,找一個能守住臺灣,「不被共匪侵略」的人最重要。

怎麼辦?我建議賴總統利用這兩個月,慢慢在民衆印象上讓自己跟「大罷免」脫鉤。成,國會多數到手;敗,大家比較不會找你算帳。具體作法:「川普關稅特別條例」應與藍白達成共識,給民衆開始拚經濟的感覺。

川普這陣子的即興演出,早已給臺灣人民不可靠的印象,賴總統卻還加碼「親美」,並且以爲硬幣另外一面就應該是「抗中」,結果連類似「堅守民主陣容、消滅萬惡共匪」等50年前的反共教條都落出來了。

「親美抗中保臺」,在未來的中美兩強若即若離,好像對抗又好像聯合的國際新局裡,有辦法應付嗎?顯然,臺灣人有很深的疑慮。

「美中關稅協議對統一與和平很好」,川普這一句無心話,讓臺灣人心中一凜,然後賴總統的民調就又掉下幾趴了。

話就講到這裡,不管賴總統有沒有聽到,我已經盡到政論家與諍友的責任了。(作者爲醫師)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