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放棄議價空間的關稅談判 與滿清割地賠款何異(何啓聖)
讓人擔心的是,賴清德面對關稅壓力可能出賣臺灣利益。(示意圖/資料照)
面對美國川普的關稅威脅,賴清德近月來的因應作爲,不僅完全不及格,更顯現了婢膝奴顏的態度,讓國人高度質疑賴政府的執政能力。其意識形態完全凌駕施政以民生爲先的優先順序,「處理關稅風暴無能,製造罷免衝突爲樂」。
所謂「疾風知勁草」,這次川普月初掀起的關稅大戰,對全球造成衝擊,臺灣自難倖免。賴清德面對此危機,顯得手足無措、進退失據,原以爲力促臺積電赴美投資能換得關稅優惠,事實證明這要不是一廂情願的自我期待,就是遭到美方的「詐騙」。
從時間序觀察,臺北時間3月4日,臺積電董事長魏哲家與川普在白宮宣佈臺積電將投資1千億美元,設置3個新生產線、兩座先進封裝廠及一個研發中心。對於外界質疑臺積電遷出臺灣後,是否降低美國保衛臺灣的意願,總統府遲至3天后才召開記者會。賴清德當時表示,臺積電的赴美投資「沒有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
未料一個月後,川普在全國共和黨國會委員會募款晚宴上強調,曾直接向臺積電表明「如果不在美國投資設廠,就準備接受100%的關稅」。他提及臺積電3月宣佈擴大在美投資計劃,並強調「他們知道我不是開玩笑」。
100%的懲罰性關稅,這還不是「威脅」,那什麼才叫威脅?賴清德的說法可能有兩種解釋:一是外交、國安系統完全沒掌握正確資訊;二是賴清德未將此資訊解讀爲「威脅」或「壓力」。兩種情況都考驗了賴清德的治國能力。但最嚴重的是,賴清德明知美方的恐嚇,卻欺騙國人,沒有忠實傳達臺積電受到川普威脅的事實,這已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品德問題。
臺積電如此鉅額投資,並未避開川普關稅的衝擊。川普宣佈對臺關稅32%,僅比中國大陸低2個百分點。賴清德繼續在4月11日公開信心喊話說「臺灣列入第一波談判名單」,事實上那只是一場包含以色列、越南等國的視訊會議。4天后,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打臉賴清德,宣佈韓國、英國、澳洲、印度與日本列爲簽訂新貿易協議的「優先對象」,名單裡沒有臺灣。
除了欺騙國人,更讓人擔心的是,賴清德面對關稅壓力可能出賣臺灣利益,目前傳出的包括:增加向美採購武器、購買美國液化天然氣和農工業產品,以及取消美國進口牛、豬肉的標示與進口基因改造榖物等。尤其後者,不惜犧牲國人健康所付出的代價,近日已引起國會高度關注,特別是已有開放萊克多巴胺的牛、豬肉及日本核食的前例。
政府應對中最荒誕的,莫過於企圖「收買」前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以拉攏川普,藉一家生技公司支付蓬佩奧近600萬臺幣,希望達成與美方更緊密結盟。然而川普二入白宮未邀蓬佩奧入閣,並解除對其的特勤保護,兩人顯已交惡。亞洲事實查覈實驗室後來查證,該生技公司表示不方便迴應,蓬佩奧所成立的政治行動委員會也未回覆。
面對川普關稅脅迫,臺灣其實有迴應底氣。2024年臺灣對美貿易順差達739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套用前衛福部長陳時中的名言「WHO需要臺灣」,我們也要讓美國知道「美國需要臺灣」。現階段卑躬屈膝的作法「大可不必」。
川普的關稅大戰對臺灣民生產生重大沖擊。人力銀行調查顯示,6成上班族擔心要放「無薪假」;另一調查則指出,超過半數受訪者將靠折扣、即期品、壓低成本方式勉強過活。但這些臺灣社會底層的聲音,似乎傳達不到正熱中於大罷免熱潮的賴清德耳中。
賴清德就職將屆滿一週年,當時他曾引用聖經彌迦書6:8「在未來任期的每一天,我將『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一分信賴與託付。」今天正是兌現就任宣言的大好機會。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