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教宗方濟各給賴清德上的一堂課(何啓聖)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殯喪彌撒,現場涌入25萬人送教宗最後一程。原本有意親自出席的賴清德未能遂願,這其中賴清德與教廷在出席問題上的思考,真是天差地遠,在人道關懷、慈愛悲憫的程度,更非以道里計。(美聯社)
教宗方濟各26日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舉行的殯喪彌撒,現場涌入25萬人送教宗最後一程。原本有意親自出席的賴清德,據聞是因教廷婉言謝絕而未能遂願。這其中賴清德與教廷在出席問題上的思考,真是天差地遠,在人道關懷、慈愛悲憫的程度,更非以道里計。
賴清德想的是,要把握此一大好機會,若能成行,將可能是20年來首次有臺灣與美國總統在國際外交場合「同框」。而教廷婉謝的理由則是考慮到中國大陸1200萬天主教信衆的人權與自由。這是教宗方濟各生前的慈悲情懷,做爲基督長老教會一員的賴清德,在信望愛三德的修爲上,實在是高下立判。
中華民國與教廷自1942年建交,已有逾80年的邦誼,梵蒂岡也是中華民國在歐洲唯一的邦交國,在外交上的重大意義,即是教廷承認中華民國是中國唯一的合法政府。儘管如此,並不影響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天主教徒的關懷。反觀賴清德政府,面對兩岸關係條例中規範的中華民國大陸地區人民,卻是以「歧視」、「排擠」、「污衊」、「欺凌」相待,這與臺灣所標榜的民主自由人權,相去甚遠。
教宗方濟各自2013年就任以來,在促進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正常化方面做出了顯著努力,其外交智慧與策略或可爲臺灣現任總統賴清德處理兩岸問題提供若干啓示。他上任後,採取了與前任截然不同的對華策略,他摒棄了過去梵蒂岡與中國之間的強硬對峙,轉而尋求務實漸進的對話管道。
2018年,梵蒂岡與中國大陸簽署了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並在2020年與2022年兩度續簽。這一協議儘管受到教會內部一些人士批評,但代表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兩方關係的重大突破。
教宗的務實態度表現在願意暫時擱置某些分歧,優先處理雙方能夠達成共識的領域。他深知數十年的隔閡無法一朝消除,因此採取小步前進的策略,以逐步建立互信。
方濟各教宗最具代表性的舉措之一,是承認並接納了7位由中國政府任命但之前未獲梵蒂岡認可的主教。這一決定不僅展示了他的包容精神,也爲解決長期以來中國天主教會「地下教會」與「愛國教會」的分裂狀態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公開談話中,教宗多次表達對中國人民與文化的尊重與欣賞,並淡化政治與意識形態的差異,強調共同人性與價值觀的重要性。他選擇在飛越中國領空時發送問候電報,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卻蘊含深刻的善意。
與前任教宗相比,方濟各明顯降低了對中國大陸人權和宗教自由問題的公開批評強度。這並非表示梵蒂岡放棄了這些核心關切,而是選擇通過幕後外交和私下對話來推進這些敏感議題,避免公開對抗引發的反彈。
教宗委任特別代表與中國大陸進行對話,通過多層次的溝通管道維持互動。這種低調務實的外交風格,既維護了教會的核心原則,又爲長期對話創造了有利條件。
賴清德政府面臨的兩岸複雜局勢與梵蒂岡和中國大陸的關係有一定相似之處。雙方存在歷史積累的互不信任,意識形態分歧明顯,且涉及主權與認同等核心敏感問題。教宗方濟各的經驗提醒我們,即使在看似難以跨越的鴻溝之間,仍然可以尋找務實對話的空間。
賴清德可以考慮在堅持核心立場的同時,探索與大陸在經貿、文化、衛生、環保等非敏感領域先行開展對話與合作,逐步累積互信,爲未來更廣泛的交流打下基礎。
教宗方濟各在處理與中國大陸關係時,常常強調天主教會與中國人民的共同關切,如照顧弱勢羣體、反對貧困、維護家庭價值等。這種超越政治分歧,尋找共同價值的策略值得借鑑。
賴清德政府可以進一步強調兩岸人民的共同文化傳統、家庭紐帶以及在全球議題上的共同利益,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經濟發展等,通過這些共同點建立連結,而非過度聚焦分歧。
教宗方濟各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協議展示了漸進協商的價值。這一協議既非完美解決方案,也不是任何一方的全面勝利,但它開創了對話空間,爲未來更深入的關係改善奠定了基礎。
賴清德可考慮在兩岸關係中尋找類似的「臨時協議」機會,在非核心原則問題上展現靈活性,推動具體議題的小型突破,以漸進方式改善關係氛圍。任何一步小小的進展都可能成爲更廣泛改善關係的墊腳石。
方濟各建立了與中國大陸對話的多重渠道,既有官方正式接觸,也有半官方中介,還有民間交流。這種多層次的溝通網絡確保即使在困難時期,對話的火種不會完全熄滅。
賴清德政府可以在官方溝通受限的情況下,更加積極地利用和發展民間組織、學術機構、商業協會、地方政府等多元渠道,維持與大陸的各種形式聯繫,以確保溝通不中斷。
教宗方濟各對中國大陸關係的處理體現了耶穌會「長遠計劃」的傳統智慧。他不期待立竿見影的成果,而是着眼於爲未來數十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關係奠定基礎。
賴清德可借鑑這種長遠視角,認識到兩岸關係的複雜性決定了其發展必然是漫長過程,需要戰略耐心和長期規劃。避免追求短期政治成果而損害長期利益,以更加開闊的歷史視野看待兩岸關係。
教宗方濟各處理梵蒂岡與中國大陸關係的智慧,爲賴清德政府處理兩岸問題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參照。務實對話、尋找共同利益、漸進協商、多層次溝通以及長遠視角,這些原則可以幫助臺灣在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探索一條既維護自身核心利益,又能緩和緊張局勢的務實之路。
當然,梵蒂岡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與兩岸關係有本質區別,不能簡單類比。但教宗方濟各面對複雜政治議題時展現的外交智慧與策略靈活性,仍然值得賴清德政府在制定兩岸政策時參考。臺灣的未來發展需要的不僅是堅守立場的決心,更需要展現靈活務實的外交智慧。
(作者爲資深媒體人)
※以上言論不代表旺中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