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函教宗方濟各 賴清德:和平無價 戰爭沒有贏家
賴清德總統。(總統府提供)
教宗方濟各去年12月12日發表「2025年世界和平日文告」,主題爲「寬免我們的罪債:將禰的平安賜予我們」,意在開啓文化變革,讓人際與國際關係不再受以強凌弱的「剝削邏輯」支配,尋求真正長久和平。賴清德總統致函響應文告,對教宗所言表達感佩及認同;對於方濟各疾呼「戰爭對所有人都是挫敗」,賴清德也強調,他堅信「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
賴清德提到自己由行醫轉爲從政的初衷,「醫生一次只能幫助一個人,擔任公職可以同時幫助更多人,解決民衆生活的困難」,於2024年5月就職演說中,矢志只要在任期的每一天,都將遵循聖經「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視民如親,不愧於每一分信賴與託付,以無比堅定的心情,接受人民託付,肩負起帶領國家的重責大任,打造民主和平繁榮新臺灣。
賴清德指出,新的一年,變動的國際局勢對全球民主國家而言,依舊充滿嚴峻挑戰。當前俄烏戰爭仍在進行,中國、俄羅斯、北韓、伊朗等威權政體,更持續合流、威脅以規則爲基礎的國際秩序,嚴重影響印太及全球的和平穩定。
對於教宗疾呼「戰爭對所有人都是挫敗」,賴清德強調他也堅信「和平無價、戰爭沒有贏家」。維護臺灣海峽穩定和平,不僅已是國際社會的高度共識,守護自由平等、民主人權的生活方式,更是臺灣人民無可退讓的堅持,臺灣將持續致力維護區域的和平穩定,擔任世界和平的舵手。
教宗於文告中勸諭富有國家援助貧窮國家,賴清德稱讚慈心令人動容,並表示,臺灣藉由積極推動「價值外交」,並透過各項榮邦計劃,協助友邦繁榮發展,多年來,累積了豐富獨特的援外經驗,在「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理念下,透過強化基礎建設、技術轉移、人才培育等方式,希望真正幫助弱勢國家脫貧脫困。
文告提到各國「不應僅限於孤立的慈善行爲」,也需建立新的全球性金融架構,共同應對糧食危機、氣候變遷等挑戰。賴清德表達至感欽佩,也殷盼國際組織不應再以任何政治因素排除臺灣,臺灣樂願承擔國際責任,希望透過更多的國際平臺,貢獻並分享自身寶貴經驗。
賴清德表示,他要代表中華民國政府及人民,再次表達願意以具體行動與教廷共同爲促進世界和平而努力,同時發揮臺灣價值精神,與教廷攜手齊心向前落實正義、民主、自由與和平的普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