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關稅何時再啓談判?李淳預測這時間點
對美關稅何時再啓談判?李淳預測這個時間點。曾薏蘋截圖
八月將卸任駐歐盟代表李淳今中午接受民進黨直播節目專訪,對於外界關心下一次談判時間;李淳預測,八月七日對美關稅實施後,會有一週時間是讓行政程序準備,包括報關、文件、電腦系統等,談判應該八月七日以後纔會繼續。
至於外界關注是否涉及美國「貿易擴展法」第232條對半導體的國家安全調查,將是最後階段談判重點;李淳認爲,關稅這種工具太硬了,一實施下去就會有影響,而且有時候影響,半年後纔看到,它不是ㄧ個微調的好工具,所以應該要積極讓美國瞭解,「我們瞭解你的用意,我們也會配合,但是你不要用這麼硬的工具,這個的工具不利於你,應該要協商成立ㄧ個機制,我們也願意來投資,用這種微調的工具,纔是真正對美國有利的ㄧ個方式,對臺灣也是最有利」。
李淳今接受民進黨發言人韓瑩主持的「午青LIVE」節目專訪,被問到有關對美關稅一事指出,今天232國安條款是想要用關稅,達到的目的無外乎就是要吸引加速半導體流回美國隊,也就是說,半導體的生產,但是第一,這個生產不可能全部留給美國,美國也很清楚,因爲如果全部流回美國,對美國自己的競爭力是不利的,因爲價格會上漲,可能創新也會放緩。
至於第二;他說,就是說,美國應該也理解,關稅這個東西,被稱爲剛性工具,就是很硬,8月7號ㄧ旦實施,經濟影響就會開始出現,而且會累積,半年後會變得更明顯,更好的工具其實是來跟臺灣政府、企業協調,因爲美國232的目的是爲了要吸引投資迴流,而這個投資迴流又不是全部百分之百在美國生產,而是找到ㄧ個新的平衡點,就是在國安跟競爭力的考量要到平衡點,而這個是要多次的、不斷的微調纔會找到的。
對於韓瑩追問,如果臺灣內部有過多雜訊,可能也會對臺美談判有不利影響。李淳表示,美國對於已談定的關稅,仍有改變的可能,實例已發生在墨西哥與加拿大等五個國家被翻盤。
他認爲,因應美國關稅衝擊的方式,其一,臺灣的企業需要提高產品競爭力,保持在美國的市佔率;其次,也可考慮將市場重心轉移到歐洲;再者,政府則必須協助企業瞭解歐洲市場環境;第四,提升產品品質,進而減少關稅的影響,他每次開玩笑說,iphone跟其他手機比iphone根本就不怕關稅,關稅加下去還是繼續要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