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臺關稅公佈?20%關稅不是句點 而是「談判的逗點」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簽署的行政命令,自8月1日起,臺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0%的關稅。(圖/路透)
●翁履中/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
根據美國總統川普週四簽署的行政命令,自8月1日起,臺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將被課徵20%的關稅。這項關稅是川普「互惠關稅政策」的一環,目的是向各國施壓,以迫使其重新調整與美國的貿易關係。臺灣原先面臨高達32%的懲罰性關稅,因此這次落點於20%,對臺灣而言確實可以視爲一種「喘息空間」。
美方對不同國家採用不同稅率,日本、韓國與歐盟爲15%,菲律賓爲19%,而越南、孟加拉等國與臺灣同爲20%。儘管白宮對個別國家細節未多做說明,但明顯看得出來,美國正在針對每個貿易伙伴進行分類處理,根據其市場開放程度、投資回報與地緣政治價值進行談判。
臺灣過去數月積極與美方交涉,並提出多項購買與投資承諾,包括擴大采購美國農產品與能源、半導體設廠、軍事設備採購等。賴總統公開表示,這是「暫時性」關稅,強調臺灣政府還會持續爭取更好的條件。
從關稅排序看出臺灣真實處境 唯一「留校察看」的對象
沒有趕在第一時間就分享,因爲筆者忙着跟好朋友們聯繫,打聽消息!20%關稅不輕,但別急着下結論,因爲這很顯然是談判還沒完成的信號。
如同賴清德總統所說,這是一項「暫時性」措施。「暫時性」三個字,確實是正解。因爲以美國前十大貿易伙伴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單純只收到一個對等關稅數字就算結案的!
日本,韓國,越南,德國(歐盟)等,結案條件都是有許多附加投資條款,而墨西哥,加拿大,印度,中國,則是獲得延長或顯然是談的不順利導致美國給了懲罰性的關稅,還沒談定!
臺灣的20%,更像是美方趕在期限前,因爲還沒談好條件,或是條件沒有被接受,而臨時丟出的數字!這個數字,反映出臺灣還沒有被美國排除於協商之外,而是在美國還會「繼續談的清單」上。
作爲學者,深知千言萬語比不上一張圖表,所以,根據川普政府公佈的最新一輪關稅政策,筆者整理歸納了美國十大貿易伙伴國的最新關稅處理方式與稅率,明顯可以看出一個關鍵趨勢:每個國家,都有它在美方眼中的「交易價值與策略地位」。其中,臺灣的處境,特別值得我們冷靜思考。
從圖表可見,臺灣是這十大夥伴中,唯一沒有「談成、延長、結束」任何一種明確結果的夥伴。從外交角度講,這叫「保留斡旋空間」;但從現實角度看,就是被放進了「留校察看」的名單。這不代表臺灣無能爲力。相反,既然被放入觀察區,就更要主動提出完整戰略,展現誠意與底線。
爲什麼會這樣?因爲臺灣出口美國的產品,大多涉及232條款國安敏感產業,不像越南或印度是勞動密集或原物料爲主。這代表,美方對臺灣的談判要求,不只是稅率問題,而是更深層的供應鏈、軍事合作與地緣政治戰略,甚至還有美中競爭的考量!
這也是爲什麼筆者一直說:我們不是美國的對等盟友,我們是美國「必須處理但可以等待」的夥伴。這話可能不好聽,但我們不能靠「感情訴求」來跟川普談判,因爲川普最不缺的就是朋友,而他最在意的,只有利益。
這不僅是一場稅率談判,更是雙方對未來地緣戰略的對價協商。如果我們把這次的20%視爲起始價,那麼臺灣現在要做的,就是把國安與經貿戰略價值包裝成最具說服力的籌碼。
如同筆者先前所說,對美國的川普政府,必須務實理解「少輸已經是贏」,這絕對不是一場容易的談判。臺灣如果要避免成爲「全面只能接受要求的小弟」,需要領導人展現能夠集結全國之力的大智慧!
20%代表這是一場尚未完結的交涉,不是輸了,也不是贏了,不要再用精神勝利法來安撫人心,也不用極度悲觀,因爲有實力的臺灣民間企業界,早有太多具有高瞻遠矚的決策者,把各種情況都推演過,並且爲自己的企業安排好對策,也因此對臺灣的整體經濟狀況衝擊應仍在可控範圍!
臺灣需要智慧、耐心與決心去完成這場談判。希望政府能爲臺灣談到最好、最穩、最長遠的條件。20%關稅不是結束,而是真正談判的起點!
▼對美國的川普政府,必須務實理解「少輸已經是贏」,這絕對不是一場容易的談判。(圖/總統府提供)
►思想可以無限大-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加入「雲論粉絲團」看更多!
●本文轉載自「Dennis 的全球政治筆記」,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