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年:美英關稅談判模式 纔是臺美未來談判參考
劉大年13日指出,英美關稅談判的模式纔是未來臺美關稅談判的參考。(示意圖/Shutterstock)
中經院研究員劉大年分析臺美關稅談判的可能範圍。資料來源/劉大年
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中心主任劉大年13日指出,英美關稅談判的模式纔是未來臺美關稅談判的參考,美對英存有貿易順差,英國仍願意接受美方的10%關稅及特殊產品的關稅配額,劉大年指出,就因爲英國需要美國市場,一如臺灣資通訊產品需要美國市場。
《川普關稅戰因應策略》北威實體論壇13日舉行,邀請學者專家就企業界和個人的因應作法加以分析,劉大年爲與談人之一。
臺灣對美國進口關稅目前是平均6.6 %的一般關稅,臺製輸美產品平均關稅3.3%。目前,除了川普政府現在拉成對所有貿易國一致的10%關稅,美國再加臨時性的對等關稅32%,有90天的暫緩實施期。劉大年指出,臺灣必須對美產品在6.6%的稅率上調降,如保健品、農產品,再做一些非關稅措施的改善、擴大采購美國貨之後,美方纔會考慮就32%稅率加以打折,而目前已在實行的10 %關稅加徵不會消失。
美對英有貿易順差,2024年爲119億美元,英國仍願意接受輸美產品的10%關稅,劉大年指出,是因爲英國脫歐之後,非常需要美國市場,藉由關稅談判拉攏與川普政府的關係,英美的關稅談判模式正是臺美談判的參考。
臺美關稅談判實際上內容衆多,劉大年分析未來談判可能的範圍,臺灣必須優先處理的項目,第一是先調降高關稅、且美國具有出口競爭力的項目,如車輛、保健食品,農產品,同時增加對美國探購天然氣等,並降低對美國出口資通訊產品,最後一項要轉成臺鏈赴美投資設廠。
其次是非關稅措施的改善,劉大年舉例,美國貿易代表署最近公佈報告,列舉臺灣的非關稅貿易措施包括稻米、基因改造食品,美豬美牛,以及車輛的貿易避壘、智慧財產權保護,以及健保制度透明化等,美方會據此作爲32%對等關稅談判的籌碼,臺灣通通要對美進口品作出特殊修改,一如此次英美關稅談判的細節。
我方爲爭取與美方加快談判,賴政府先前提出對美零關稅的說法,劉大年認爲,臺灣正在申請加入國際經貿組織,只對美方提供零關稅會引起其他貿易國的抗議,尤其臺灣提出加入CPTPP在前,後來纔有臺美關稅談判,CPTPP成員國會以此爲要脅,認爲臺灣要承諾一致對CPTPP國家都零關稅,「如此一來,對臺灣的衝擊就很大了」,1990年代臺灣申請加入GATT之前,也是對美順差大,爲了加入國際組織而和各會員國重新談判關稅,現在臺美談判的情況也很像,值得政府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