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美零關稅談判非比照越南模式 將擇項目對等互惠諮商
總統賴清德6日向國人談話,提出五大因應策略應變美國高關稅的衝擊。(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今天(6日)向國人談話時提出五大策略,揭示因應美國對等高關稅的五大策略。其中受矚的是,賴清德已透露談判的策略,包括調降關稅、投資及擴大采購,尤其賴清德說可從比照美加墨自貿協定,從臺、美雙方「零關稅」開始談起,知情人士說,這並非比越南模式,全面取消對美零關稅,而是可挑選項目,臺美雙方對等互惠諮商。
知情人士說,未來會選擇貨品項目,像農工產品,例如天然氣、石油等,我方談判小組會和對方洽商,雙方都可選擇一些項目,彼此互惠對等,降低關稅或採零關稅,我國不會像越南喊全面撤稅,畢竟我是WTO會員,仍必須兼顧相關的規範。
至於臺灣+1的策略,知情人士表示,這是我國未來必走的新路線,賴總統也徵詢ICT產業及傳產企業意見,產業界都認爲這不失爲一條可行的道路,也支持這樣的方向。
此外,今天賴總統約見傳統產業及中小微企業,包括機械、工具機、手工具機、螺絲等共十多家業者代表,針對行政院提出880億元9大面向,20項措施的產業扶助方案,傳產業者都認爲相當完整,並表示感謝行政部門,在第一時間行政部門就紛打電話溝通並重視,只是業者認爲產創條例,有關投資抵減的優惠措施,抵減率希望政府再提高,對此,總統表示將由行政部門帶回去研究。
目前正在立院審議的產創10 之1智慧機械等設備投資抵減,當年度抵減率 5% 、 分 3 年抵減率 3%,新增 AI 及節能減碳適用範圍,支出上限立院經濟委員會將政院版18億提高至20億元。
知情人士透露,針對特別弱勢衝擊特別重的產業,政府會個別加強扶助力道,有些工具機業者或健康產業,可以挪移海外下單配比,有彈性因應能力短期的衝擊,但沒有能力因應的企業,政府會個別再加強,但府院會繼續聽取業界意見,再作細項措施的調控。
賴總統也和傳產業者討論很多中長期佈局及因應策略問題,希望籌組國家隊,打團體戰,把中小型企業籌組起來,以因應鉅變的國際情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