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大刀重塑晶片版圖?BBC:川普盤算恐落空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早在2021年坦言,美國多年忽視晶片製造,讓中國與亞洲地區領先。(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早在2021年坦言,美國多年忽視晶片製造,讓中國大陸與亞洲地區領先。如今,晶片仍是美中科技競爭的核心戰場。川普透過關稅政策試圖重振美國晶片產業,帶回就業與經濟活力,但美國長期面臨技術人才短缺與品質問題,恐怕很難重新打造一個花費數十年才建立、製造過程高度複雜又精細的晶片生態系。
BBC指出,晶片雖源於美國,但現今最先進晶片多由臺灣、日本、南韓生產,原料多來自北京,並在越南、中國大陸封裝與測試後出口美國。這條跨國供應鏈是高度整合、歷時數十年建立的生態系統。川普雖讚揚產業,卻威脅對未在美設廠的臺積電課徵100%關稅,試圖強推美國製造。
爲因應這場競爭,美國於2022年通過《晶片與科學法案》,透過補助、稅賦優惠鼓勵本土製造。臺積電與三星是主要受益者,分別獲得66億與60億美元支持。臺積電更宣佈在美投資總額將達1650億美元,擴大在亞利桑那設廠。不過,這些投資面臨成本飆升、人力短缺、工程延誤等挑戰。臺積電仍強調,最先進製程將留在臺灣。
《晶片戰爭》作者米勒指出,美國產能仍落後臺灣一個世代,且難以在短期內追上。專家認爲,美國面臨的問題不僅是製造環境,更包括移民政策限制中國大陸與印度技術人才流入。愛因斯坦指出,這正是美國晶片夢的瓶頸,「你不可能憑空變出博士」。
川普近期更下令對半導體啓動國安調查,引發全球震盪。日本原本將半導體視爲經濟振興核心,卻未料遭關稅打擊。專家預期,中、美、歐等地將更重視本土晶片產業。
中國大陸則加強對外拓展,華爲在歐洲與新興市場擴展業務。愛因斯坦認爲,中國大陸若能打造更好、更具成本效益的晶片,將吸引全球市場。他也指出,印度可能成爲下一個製造重鎮,具備地理、勞動與教育優勢,雖仍面臨土地與水資源挑戰。
在晶片議題上,川普仍展現一貫交易風格。愛因斯坦認爲,他可能如對TikTok那樣,逼臺積電與美企如Intel「分一杯羹」。然而,亞洲經驗表明,先進晶片製造需仰賴全球協作與長期累積,非保護主義所能速成。
儘管如此,晶片仍是重要談判籌碼。微軟、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高度依賴晶片,其壓力可能促使川普在政策上讓步。有報導指,蘋果執行長庫克曾成功遊說川普政府免除手機與筆電關稅;輝達部分晶片出口解禁,也疑與業界遊說有關。川普則表示自己是「很有彈性的人」,暗示未來仍可能調整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