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互槓下一步?BBC點出「3大關鍵問題」 揭川普真正盤算

▲川普關稅「髮夾彎」,轉變爲人們熟悉的美中大戰。(圖/達志影像/美聯社,下同。)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BBC報導,川普關稅已從「對抗全世界」轉變爲人們熟悉的「美中大戰」,對於一名憑藉抗中言論,一路殺進白宮的政客而言,這遠遠不只是簡單的報復,而是關於他第1任期「尚未完成的志業」。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取決於3個關鍵問題。

報導指出,川普貿易戰的目的,無非就是顛覆「以中國爲世界工廠」的全球貿易體系,還有支持這個體系、一度被廣泛接受的觀點,也就是「與中國貿易多多益善」。

2012年,幾乎全世界都認爲,與中國增加貿易是理所當然的,因爲此舉促進全球經濟成長,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廉價商品,而隨着中國勞工大軍興起,日益緊密嵌入全球供應鏈,當地的新興中產階級,也爲跨國公司提供銷售商品的好機會。

不過,隨着中國越來越富裕,在很多市場和領域超越美國。2016年川普競選時,不斷主張中國崛起掏空美國經濟,造成美國鐵鏽帶(rustbelt)衰退,讓藍領階級丟了生計與尊嚴。他在第1任期發動的貿易戰,不僅打破常規,也撕毀了前述「與中國增加貿易」的共識。

如今,隨着川普2.0帶着針鋒相對的關稅捲土重來,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取決於3個關鍵問題。

第一,中國是否接受談判的提議。第二,假設中國接受提議,是否也願意做出美國尋求的那種重大讓步,包括全面改革出口驅動型的經濟模式。

若要回答上述2個問題,必須抱持謹慎態度。因爲中國對其經濟力量的願景,已與民族復興、一黨制至上的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舉例來說,考慮到中國對資訊領域的嚴密控制,北京不太可能對美國科技業放寬限制。

第3個問題則是,美國仍然相信自由貿易嗎?川普經常表示關稅是一件好事,也談到保護主義壁壘的益處,包括刺激國內投資,鼓勵美國企業把海外供應鏈帶回本土,並且提高稅收。如果北京認爲,上述確實就是美國關稅的主要目的,可能會認定「一切都沒什麼好談的」。

因此,世上2個最大強國,恐怕陷入「贏者全拿」的經濟霸權之爭,而非提倡經濟合作的理念。如果真是如此,很可能標誌着舊有共識的破裂,以及一個截然不同、甚至非常危險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