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勝利「恐付出高昂代價」 BBC點出1關鍵:最大政治威脅

▲川普4月初在白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並簽署總統令。(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BBC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的全球關稅政策,短期看來或許「取得勝利」,長期而言卻可能付出高昂代價。其中,美國消費者面臨的物價上漲,恐怕將成爲川普最大的政治威脅。

川普致力重新安排美國在全球經濟之中的地位,承諾關稅將讓美國獲益,例如增加政府收入,重振國內製造業,帶來數千億美元的外國投資與消費等。儘管目前看起來,最糟糕的經濟擔憂尚未成真,但結果是否真的如此,以及這些行動是否產生長遠後果,依然非常值得懷疑。

關稅好與壞

歷經過去幾個月的紛紛擾擾,不論貿易協議多麼令人不快,都大幅降低了不確定性。如今企業能夠制定計劃,恢復投資與聘僱決策,釐清如何適應新成本,或者是否轉嫁給消費者。這種日益增長的確定性,讓金融市場情緒更加放鬆,美國股市也明顯上漲。

▼關稅恐怕改變美國與盟友的關係。圖爲今年G7峰會,各國領袖合影。(圖/路透)

儘管整體而言,衝擊似乎沒有先前那麼嚴重,卻將對全球貿易模式與地區聯盟造成長期影響,美國與其他大國的長期關係,已被導入危險因素。舉例而言,英國可能更積極與歐盟建立緊密關係,甚至與印度敲定貿易協議。歐盟與加拿大等美國長期貿易伙伴,可能開始尋求建立其他政經關係,繞過他們眼中不再可靠的經濟盟友。

牛津經濟學院(Oxford Economics)全球宏觀預測主管班恩梅(Ben May)表示,美國關稅能以多種方式「破壞」全球經濟。除了「明顯推高美國物價,壓縮家戶收入」,若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減少商品進口,還將一併拉低全球需求。他指出,評估白宮與各國達成的關稅協議時,「魔鬼藏在細節裡」,但細節卻被輕描淡寫。

▼加州洛杉磯港(Port of Los Angeles)的貨櫃與貨船。(圖/路透)

贏家或輸家?

在評估關稅影響時,不僅要考慮稅率高低,還要顧及這些貿易伙伴與美國的貿易規模。

舉例而言,德國面臨15%關稅,導致今年經濟成長預測下修超過0.5%,原因正是該國汽車產業的規模之大。雖然印度面臨25%關稅,美國需求卻只佔印度GDP的2%左右。因此凱投宏觀公司(Capital Economics)認爲,關稅對其經濟成長的立即影響可能很小。

川普面臨「非常真實的」政治威脅

今年春末美國出口銷售激增,因爲企業紛紛趕在商品被貿易伙伴課徵更高關稅之前出貨。不過,經濟學家預測,在今年剩下的時間裡,經濟成長將失去動力。

美國關稅目前已從今年初的平均2%,增長至平均17%左右。今年迄今,美國進口關稅已經帶來逾1000億美元收入,佔聯邦收入5%,而這個比例過去幾年僅約2%左右。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預期,今年關稅收入總額可能高達3000億美元。

▼洛杉磯超市內販售的亞洲商品。(圖/CFP)

雖然政府收入大幅提高,似乎達成了川普的政策目標,但對於美國民衆而言,關稅導致的進口商品成本增加,最終仍將推高物價,甚至削減消費者支出,延遲川普長期盼望的降息。對於一名承諾降低物價的總統而言,這是一個非常真實的政治威脅。

還有變數

華府尚未宣佈對於製藥業與鋼鐵產業的關稅決策。儘管與中國同意延長關稅休戰期,但雙方仍未正式達成貿易協議。此外,一些國家的協議僅口頭宣佈,尚未正式簽署,目前也還不確定,他們承諾的投資與能源採購,是否以及如何兌現。

BBC指出,根據歷史經驗,川普的整體目標、也就是把生產與工作機會帶回美國,恐怕只會取得「非常有限」的成功。川普或許仍在享受美國身爲全球貿易秩序中心的好處,但若目前的關稅政策引發根本性調整,最終結果或許不會對美國有利。

這些問題必須等到多年之後才能獲得解答,而非僅僅幾周或幾個月。與此同時,川普的選民仍必須爲更高的物價、更少的選擇、更遲緩的經濟成長,付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