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開鍘亞洲 BBC點名2大輸家「這國最得分」

美國總統川普繼解放日後再次對大量國家祭出關稅,其中14國來自亞洲。(圖/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繼解放日後再次對大量國家祭出關稅,其中14國來自亞洲。從南韓到斯里蘭卡,這些國家多是以出口爲導向的製造業中心。稍早,他宣佈對加拿大輸美商品課徵35%關稅。他同時表示,計劃將針對大多數貿易伙伴的全面性關稅從現行10%提高到最多20%,並不理會外界對加稅可能推升通膨的憂慮。

全球各國與美國達成協議的最後期限延至8月1日,等於川普再次重置了全球貿易的關稅倒數計時器。那麼,現在究竟是誰在得分,又是誰正在輸?

BBC分析,從某個角度來看,幾乎所有在今年稍早遭川普點名的國家,都因延長關稅最後期限而受益,他們現在多了三週的時間來爭取達來成協議,可說是贏家。大華銀行(United Overseas Bank)研究主管孫德根(Suan Teck Kin)表示:「樂觀的看法是,現在各國面臨壓力,有動力在8月1日最後期限前繼續談判。」

BBC也指出輸家就是亞洲的製造業者,新加坡國立大學講師卡普里(Alex Capri)指出,來自美國、歐洲與中國、在全球運營的企業仍持續面臨風險。這不僅對出口商造成打擊,也傷害了美國的進口商與消費者。

對亞洲許多地區的經濟發展而言,這也是一記重擊。從電子產品到紡織品,亞洲的崛起正是依賴製造業的推動。卡普里補充說,在這樣的情勢下,試圖用零和思維去區分哪個國家是贏家、哪個是輸家,其實並不明智,因爲國際貿易,尤其是美中之間,彼此交織極深,難以切割。

然而,越南是亞洲第一個美國達成協議的國家,但對華府來說,幾乎沒有什麼談判籌碼,如今也面臨高達40%的關稅,柬埔寨也是,他們高度依賴出口,一邊與美方談判、一邊面臨35%關稅的威脅。

相對地,南韓與日本或許有更多空間延長談判與對抗時間,因爲這兩國經濟較強大,且在地緣政治上擁有更多槓桿。至於印度,目前尚未收到美方的關稅通知信。雖然雙方一度看似接近達成協議,但談判似乎因數個關鍵問題而延宕,包括美國要求進入印度農業市場,以及對印度進口規則的不滿。

而美日同盟也是一大輸家,本如今卻被美國視爲與其他亞洲貿易伙伴相同,經濟學家科爾(Jesper Koll)說:「儘管美日之間在經濟與軍事上關係密切,日本如今卻被美國視爲與其他亞洲貿易伙伴相同。」即使國內米荒、價格飆漲,首相石破茂仍拒絕購買美國稻米,也不願增加軍費。

由於日本參議院選舉即將在本月舉行,科爾認爲,若能在8月前達成協議,將是非常出人意料的事,他說:「沒有人對現狀感到高興,但這會讓日本陷入經濟衰退嗎?不會。」

那麼,中美之間的角力,目前又是誰輸誰贏呢?BBC指出,由於關稅政策,川普可能正在讓出部分影響力。部分觀察家認爲,鑑於這些貿易協議的高度複雜性,川普再次延長談判期限,可能是在過度打牌,反而削弱自身立場。

卡普里(Alex Capri)則表示,川普選擇將關稅信件公開張貼於網路上,而非透過傳統外交管道傳遞,這種「政治劇場」操作,可能反而適得其反。他指出,這樣的混亂對北京來說反而是一份「大禮」,因爲中國大陸正試圖塑造一種與川普的善變形成對比的「穩定選項」形象,可說是意外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