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爲5目標高舉關稅大刀 BBC:成果有限

▲川普向全球多國發動關稅戰。(圖/路透)

記者葉睿涵/編譯

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公佈激進關稅計劃,顛覆了全球經濟秩序以及美國與盟友長期建立的貿易關係。然而,新關稅政策纔剛實施不到一週,川普就在11日宣佈暫緩對多數國家徵收關稅90天,僅聚焦對中強硬立場。外界關注,這項政策是否有助於川普實現其「更好的貿易協定」、「促進美國工業發展」、「與中國爭奪市場』、「增加美國收入」,以及「降低美國物價」5大核心貿易目標,而BBC對目前情況進行分析後,認爲成果仍然有限。

▲川普聲稱美國在全球貿易中遭受不公平待遇,特祭出關稅戰以爭取更好的貿易協議。(示意圖/路透)

1. 爭取更好的貿易協議

川普聲稱,美國在過去數十年來長期遭他國「掠奪、搶劫和劫掠」,因此他將關稅鍘刀指向全球,無論是盟友或是敵人,甚至是無人居住的小島,都被統一徵收10%關稅,並對他所謂「貿易逆差最嚴重」的60個國家徵收「對等關稅」。

川普的新關稅政策出爐後,全球亂成一鍋粥,紛紛爲即將來臨的經濟震盪感到擔憂。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隨後透露,已有逾75國與美國達成協議,並提供貿易優惠,美國也正在與南韓、日本等國進行談判。川普形容,「各國現在都在拍我馬屁」,但具體協議內容尚未公開,談判仍在進行。

BBC指出,美國的貿易伙伴有90天的時間與川普達成某種協議,時間正在流逝。但事實上,正在進行的談判顯示川普的努力或許有可能獲得回報。

▲川普希望透過高額關稅,迫使工廠迴流,以推動美國工業。(示意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 推動美國工業

川普主張,關稅可保護本土產業,並促進工廠迴流。長期以來,川普一直認爲關稅是重建美國製造業基礎的有效方式,並讓美國免受不公平外國競爭的影響。BBC指出,對於這些大企業而言,要轉移生產線並在美國設廠的代價極大,但川普過去一週的關稅政策反覆無常,導致企業難以預測未來。

BBC進一步表示,當關稅似乎是根據總統的意願徵收或取消時,美國國內外的公司更有可能採取謹慎態度,觀望是否值得重建供應鏈,並等待塵埃落定後再做出任何重大承諾,因此美國整體制造業的復興尚未顯現明確成效。

▲川普對中國態度強硬,但BBC認爲,美中展開貿易戰恐將波及美國與其他盟友的關係。(示意圖/路透)

3. 對抗中國

中國被川普視爲美國貿易赤字的「罪魁禍首」。儘管川普公開表示尊重習近平,但他卻認爲「中國大大地利用了美國」;白宮也明言中國將是川普真正的目標。貝森特告訴記者,「他們(中國)是美國貿易問題的最大來源。事實上,他們也是世界其他國家的問題所在。」

BBC指出,如果川普想要與中國彼此鬧意氣,來測試雙方對經濟和政治痛苦的忍耐度,那他現在獲得了一個機會。不過,BBC提醒,與擁有相當軍事實力的世界第2大經濟體開戰會帶來巨大風險。

9日,川普罕見遞出橄欖枝,暗示中國如果想要達成協議,那他將表現出「難以置信的親切」。然而,BBC認爲,目前雙方的關係十分緊張,若川普強硬升級,美中貿易戰恐波及全球,並削弱美國與其他盟友的信任關係。

▲隨着美國國債來到歷史新高,川普希望透過關稅創造收入,以達到減稅還債的目的。(圖/翻攝自US Debt Clock)

4. 增加政府收入

自選舉以來,川普就不斷吹噓自己能靠着新關稅政策創造鉅額收入,用以減稅與還債。無黨派的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估算,川普對全球統一祭出的10%關稅可在未來10年內帶來2000億美元的收入,但仍遠低於國會預估的5000億美元減稅成本。

BBC指出,如果川普堅持對所有美國的進口商品徵收至少10%的基本關稅,再加上對某些進口產品徵收額外稅款,並加大對中國的課稅,那麼他通過關稅增加政府收入的目標或許有可能達成。不過,關稅能否爲美國政府產生穩定財源仍具不確定性,特別是在消費者轉向國內產品後,關稅收入就可能隨之下滑。

▲美國物價高漲,川普希望透過關稅降低通膨。(示意圖/路透)

5. 降低美國物價

川普承諾,國內製造將加強競爭、壓低物價,併爲美國帶來黃金時代。然而,經濟學家普遍認爲,關稅將推高進口成本,而商家也會將不斷升高的成本轉嫁至消費者。稅務基金會估計,10%的普遍關稅將使美國家庭每年的支出增加約1253美元,其中對低收入者的衝擊最大。此舉恐與川普「讓美國繁榮」的目標背道而馳。

BBC表示,物價上漲是一支朝着錯誤方向前進的箭,它對川普的政治地位及其政黨未來的選舉前景都具有巨大的潛在影響。儘管川普貿易戰略意圖鮮明,但在國內外壓力與政治現實下,關稅政策能否真正轉化爲經濟與選票紅利,仍有待未來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