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晶片關稅重擊! 金融時報:聯電、世界先進恐陷危機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圖/路透)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佈即將對半導體產品課徵「約100%」的關稅,但承諾將免除在美國擴建產能的企業,並點名蘋果(Apple)是受益者之一。不過外媒報導指出,這項政策恐讓缺乏資金或遊說能力的中小型供應商首當其衝,包括臺灣的聯電、世界先進等,可能面臨嚴峻挑戰。

根據《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啓動的「第232條款」(Section 232)半導體相關調查,涵蓋製造晶片所需的設備、材料,以及含有晶片的各類產品。雖然蘋果因將在美國的投資承諾提高至6000億美元而獲豁免,但其他廠商必須證明自身及供應鏈在美投資規模「具體且足夠」纔有望免稅。

瑞銀(UBS)亞太區科技研究主管高尼古拉(Nicolas Gaudois)直言,無法達到條件的供應商可能會面臨全額關稅衝擊。產業觀察人士指出,臺積電(TSMC)與韓國三星(Samsung)因在美國分別投資亞利桑那州與德州晶圓廠,有望獲得保護。

伯恩斯坦(Bernstein)分析師指出,除了臺積電之外的晶片製造商可能會明顯吃虧,例如美國記憶體大廠美光(Micron)位於臺灣、新加坡或其他國家的晶圓廠,以及臺灣較小的聯電(UMC)、世界先進(Vanguard),「若這些國家無法談到較低的第232條款稅率,可能就會被課徵100%關稅。」

報導也提到,美國正與南韓、歐盟、臺灣與日本洽談,儘量降低對晶片供應鏈的衝擊;歐盟產品已確定適用雙邊協議中的15%普遍稅率,南韓也傳出有類似安排。不過分析師昆多加拉(Sravan Kundojjala)提醒,依過往鋼鐵產業的案例,國別豁免不一定永久有效。

業界人士更擔心,美方是否會對晶片材料與製造設備課稅,因爲這將大幅拉高在美建廠成本,反而可能阻礙川普推動半導體制造迴流的目標。臺灣政府已在5月的意見書中警告,若取得設備與零組件的成本增加,將直接影響廠商赴美投資意願。

目前,第232條款調查最晚可延長至今年12月結束,但相關細節仍不明朗。熟悉談判的業內人士透露,美國商務部與企業的對話混亂且隨意,豁免標準缺乏一致性,讓各國供應商陷入高度不確定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