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衝擊產業 惠譽:銀行資產品質惡化年底開始浮現
惠譽信評26日舉辦「惠譽看臺灣2025」記者會。記者林勁傑/攝影
惠譽信評今日舉辦「惠譽看臺灣2025」記者會,銀行評等副總經理陳怡如表示,惠譽已於6月將臺灣銀行業的產業展望由「中性」調整爲「惡化」,反映在週期性經濟逆風及美國提高關稅所帶來的貿易不確定性下,銀行業獲利能力與資產品質將面臨上升壓力,尤其是在2025年底及2026年,減損放款比率可能超過先前預測的低於1%,主要來自受關稅影響產業。
不過,考量人均GDP持續上升及失業率穩定,惠譽預期臺灣銀行業的營運環境評分(a)將維持穩定。此外,受評銀行損失吸收緩衝能力提升及流動性充足,應能協助其承受市場波動,並維持以自身信用狀況爲主導的評等。
陳怡如指出,2025至2026年,銀行減損放款比率可能超過先前預測的低於1%(2024年底爲0.8%),新增的減損放款主要來自受關稅影響的產業。估計這些產業佔銀行業總放款的比重應低於10%,包括出口產業及中小企業。然而,由於大多數銀行仍具備充足的緩衝空間,此一增幅不太可能導致下調銀行的資產品質評分。自2018年以來增強的損失吸收緩衝,包括備抵呆帳及資本充足率,將有助於爲潛在的資產品質惡化提供支撐。
她說,臺灣銀行業的不動產放款品質應能保持韌性,儘管房價走弱,減損放款可能略有上升。銀行穩健的風險概況、穩定的營運環境以及審慎的監管措施,將有助於控管不動產放款品質風險。預期主管機關將持續實施相關措施,以抑制不動產放款成長,特別是針對投機性需求,並有效管理集中風險。
惠譽預估2025至2026年放款成長可能放緩至約中個位數(2024年爲9.5%),反映臺幣升值、企業放款需求在市場不確定性升高下趨於保守,以及不動產相關放款因房市管制及持續修正而成長有限。
陳怡如指出,預估我央行今、明年不會降息,美國第4季降1碼、明年降3碼;降息對銀行整體淨利差(NIM)的壓力應屬溫和,主要因爲在美元降息環境下,債券投資部位的負利差將逐漸改善,且銀行已提前調整資產負債配置以因應降息。今年上半年,整體銀行業的稅前淨利成長7%,主要受惠於淨利差及淨手續費收入的增加,預期全年獲利能夠穩定成長。然而,明年銀行業獲利將因信用成本上升及換匯收益(swap gain)下降而面臨較大的下行風險。
最後,民營銀行的併購有助於增強其市場地位並提升系統重要性,合併後若能成功整合併發揮綜效,亦可能對其自身信用狀況產生正面影響。若民營銀行逐步擴大市佔率,並增加與金控內其他大型非銀行聯屬公司的複雜性,將提升其系統重要性,進而提高獲得政府支援的可能性,因此該行的政府支援評等也有機會被調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