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產業衝擊惡化 等於棄守美市場
經濟部川普關稅產業影響報告
美國1日公佈臺灣對等關稅20%,儘管是暫時性的,但臺灣美國商會也關切關稅結果對臺灣產業衝擊,並引述經濟部分析,指中小企業將成首波衝擊對象。而根據經濟部智庫揭露,共有工具機、塑膠、模具、電子材料等4產業衝擊將轉爲「惡化」等級,另有12產業因部分受232條款調查尚未出爐,維持「持平」,僅有紡織一個產業看好,獲得「趨緩」。
經濟部委託各智庫成立ITIS智網(產業技術資訊服務推廣計劃),針對川普對等關稅對我國產業影響做的研析報告指出,20%關稅將導致我國產品輸美價格上升,首先點名工具機、塑膠製品、模具、電子材料等4產業,所受衝擊轉爲惡化。主因跟競爭國稅率有差,因爲日本稅率15%,加以日幣持續貶值,不利這幾個產業出口競爭力。
報告更直指工具機慘狀,因爲日韓等主要競爭對手對等關稅都是15%,且臺灣還有匯率升值問題,兩者相加形同對美國市場棄守。
至於原本就評估在衝擊內的12產業,涵蓋扣件、水五金、手工具、汽機車零組件、資訊硬體、電子零組件、通訊、半導體、鋼鐵、醫療器材、製藥、食品及生技特化等,報告給的是持平,沒有更糟。
原因是鋼鐵仍維持232條款的50%關稅,另中國爲我在美主要競爭國,資通訊產業多已於越南、墨西哥設置產能,可彈性調配。而衝擊最大的半導體、資通設備等,因還在《232條款》調查期間,波及還未顯現。
經濟部內部坦言,半導體與資通訊設備,兩者影響纔是最大,合計金額就佔輸美超過7成,只是目前都在232調查期間,都要等美方最後公佈稅率才能評估。根據工研院報告,假設臺幣升值9.4%、關稅20%,資訊硬體產值就要減損高達14%,這還不包括232的更高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