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新制 專家:年底非緊急手術恐被延遲
新光醫院副院長、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天表示,已實施總額制度的加拿大爲例,每到年底民衆手術常會遇到被延期情況,國內實施新制後,此狀況也可能上演,民衆應做好非緊急手術可能被延後的心理準備。本報資料照片
衛福部健保署推出個別醫院總額新制,臺北區4月起開始實施,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昨天帶頭髮難,擔心產生醫療人球。新光醫院副院長、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天表示,已實施總額制度的加拿大爲例,每到年底民衆手術常會遇到被延期情況,國內實施新制後,此狀況也可能上演,民衆應做好非緊急手術可能被延後的心理準備。
洪子仁表示,醫院個別總額制度限制醫院每年度醫療申報量,由每家醫院各自控管醫療服務量,以國外經驗爲例,每到年底,醫院額度「快用完」,民衆非緊急醫療、手術就會被推延,等到隔年1月1日額度重置後,再讓民衆回到醫院接受手術,民衆就醫行爲若不改變,大型醫院恐因醫療服務超支,導致超過個別總額額度部分被打折或斷頭不給付。
「新制實施後,民衆應逐漸理解,醫療有分緊急與不緊急,非緊急手術有可能被推延。」洪子仁表示,緊急醫療救治病人性命,不論實施何種制度都不會受影響,但民衆要有心理準備,非緊急醫療手術,可能在新制實施後被延遲,雖會造成不便,但這是醫院爲控管醫療額度不得不實施的作法,目前新制剛實施2周,還未帶來明顯改變,希望未來這類情況不要發生。
洪子仁說,自家醫院一切醫療服務如常,預計觀察4至6月新制施行情況,以及民衆就醫需求變化等綜合評估,再研擬下一季因應對策。
健保實施30年來,民衆習慣自由就醫,必須透過制度引導民衆改變醫療行爲。洪子仁建議,政府應調整並拉大未經轉診、經轉診至醫學中心民衆基本部分負擔費用差距,同時提升民衆對基層診所、地區醫院信心,否則民衆寧願多花錢,也會想到醫學中心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