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保新制恐釀醫療人球 專家:要習慣非緊急手術被遞延
專家表示,健保總額新制上路一定要落實分級醫療,否則恐出現醫療人球。(鄭鬱蓁攝)
健保署於全臺陸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新制,臺北區4月正式上路,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近日憂心可能出現醫療人球,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今天也直言,加拿大正是如此,只能盼不要在臺灣發生,但仍直言,當醫院爲了控管醫療額度成本時,可能非緊急醫療手術,都會被遞延,民衆要習慣。
健保署在全臺各分區陸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臺北區最晚實施,由於常收治來自全國的病患,就怕門診衝過量,最後給付遭到斷頭拿不到錢,衝擊營運,反彈最大。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17日表示,南病北送一直都存在,臺本區醫療負擔最大,當各醫院怕被斷頭,若醫院績效管理做到「很到位」,恐怕接下來每到月底、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
臺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表示,醫院個別總額上路後,當每家醫院醫療額度用完,就可能會出現非緊急醫療處置或是手術,會遞延到下一個季的預算。
他以加拿大爲例,加拿大實施個別總額制度以來,每年一到年底就會出現,因爲額度用完了,所有非緊急醫療,就會遞延到隔一年的一月一日才恢復提供服務。
「只能希望醫療人球不要在臺灣發生」,洪子仁直言,現在開始,臺灣民衆就要慢慢理解,習慣,接下來所有不急迫的疾病、手術,都可能會被遞延,例如本季額度用完,就要等到下個月或明年再來,必須忍受這麼一點點的不便。
洪子仁表示,第一要務,一定要落實分級醫療,以臺灣目前狀況來說,民衆30年來高度自由就醫習慣,若沒辦法經過制度引導,例如經轉診和未經轉診的部分負擔拉大,導致就醫行爲一直無法改變,當大醫院個別總額時因爲成長率超過額度,醫院爲了避免被健保署給付斷頭,那麼遞延非緊急醫療,就成爲無法排除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