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別醫院總額「恐釀醫療人球」 專家:非緊急手術可能被延遲
▲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臺北區醫院4月開始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各大醫院都還要控管醫療額度,外界也擔心恐出現跟國外一樣有醫療人球的困境。對此,新光醫院副院長洪子仁指出,以國外經驗來說,醫院醫療額度用完,非緊急醫療處置和手術就要遞延到下季度,如果臺灣民衆30年來就醫習慣無法改變,確實有可能發生類似狀況。
洪子仁以加拿大爲例,加拿大是實施總額預算制度國家,年底就會發生醫院醫療額度用完,非緊急醫療和手術都要遞延到隔年才能進行,這不管是個別醫院總額和總額預算制度都有可能的風險。
以臺灣目前狀況來說,他強調,第一步就是「分級醫療」落實很重要,民衆30年來高度自由就醫習慣,若沒辦法經過制度引導,經轉診和未經轉診的部分負擔拉大,如果就醫行爲一直無法改變,大醫院還是有可能因爲在個別總額制度下,發生和加拿大類似的狀況。
洪子仁提醒,民衆應該要慢慢理解醫療上有緊急處置和手術,不管在什麼制度下,要優先處理,如果未來個別總額要用,非緊急醫療手術和處置遞延,要等到下個月再做手術,這可能也會讓民衆不方便。
他強調,在新的制度下,每家醫院需要控管醫療額度,目前新光醫院所有醫療服務都是如常,要觀察4、5、6月之後的狀況,才能做下一季的因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