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院長吳明賢開砲「健保新制」 恐爆醫療人球!

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圖臺大提供)

臺北區四月正式上路健保署「個別醫院總額」新制,本報日前報導,臺灣醫療長期「南病北送」,新制恐加劇臺北醫療負擔。對此,臺大醫院院長吳明賢今天也透露憂心,南病北送早在總額前就有,健保實施30年了,不是突然一個口號下來,就要大家突然改變,如今各醫院怕被斷頭,若醫院績效管理做到「很到位」,恐怕接下來每到月底、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

分級醫療失靈,大醫院輕症門診多,爲管理醫院門診量,健保署在全臺各分區陸續實施個別醫院總額制,要求各醫院年度健保點數不可超過前一年,超過將打折,甚至「斷頭」不予給付。臺北區最晚實施,由於常收治來自全國的病患,就怕門診衝過量,最後給付遭到斷頭拿不到錢,反彈最大。

吳明賢今天對「個別醫院總額」新制提出二點擔憂,其一,他認爲要求醫學中心門診、住院病患佔比上限分別爲55%與45%,限制門診比率規定並不合理。其次是,他認爲新制出現醫療人球。

吳明賢不諱言,門診成本比住院成本低,大多數醫院都是以門診的盈餘來補住院的不足,尤其臺大住院病人,很多都是很多其他醫院不想收的纔會送過來,另一部分佔比重的病患,也是院內處理過急重難罕病病患出院後再度感染,政策只要求門診減量,卻沒有讓住院的收益提升。

吳明賢表示,如今有不少友院的院長告訴他,因爲護理人力不足都關掉了病房,臺大都沒有關病房,而國外實施總額的經驗後,都會出現有醫療人球,可以想像的是,如果各大醫院的績效管理做得「很到位」,就不乏每到月底、年底就會出現醫療人球的現象。

吳明賢指出,過去他在臺北健保局時就發現,還沒實施總額時,臺灣醫藥就已經呈現「南病北送」現象,臺北區承受更多的病患,且臺大醫院去年光是攤扣折讓就有18億,只是爲了提升表面的點值,連臺北榮總院長都說這是打假球,用醫學中心的攤扣折讓讓表面的點值好看一點。

至於門診減量至多少才合理?吳明賢妙回:哲學有言,「存在就有它的價值」,問題不在多少合理,而是健保已經實施30年,臺灣民衆就醫習慣就是如此,突然一個政策下來,一個口號就要求達到分級醫療,其實非常不合理,政府思考是不是真的有以病人爲中心?那會不會影響到我們醫護人員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