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巨頭混戰即時零售:阿里、抖音、京東誰能稱王?

全民消費需求的快速演變正成爲即時零售蓬勃興起的強大驅動力,一場圍繞流量爭奪、履約優化以及技術體系升級的零售行業升級之戰已悄然拉開帷幕。

電商巨頭阿里,憑藉淘寶與餓了麼的協同,攜龐大流量與豐富商家資源強勢入局;供應鏈底蘊深厚的京東,依託多年積累的物流優勢和品質口碑,全力打造"京東秒送";內容生態繁榮、流量分發高效的抖音,也憑藉獨特的內容營銷和龐大用戶基礎,探索即時零售新路徑。

三大巨頭不惜投入大量資源,力求在這場即時零售的激烈角逐中搶佔先機。畢竟,在這場競爭中,即時零售已然成爲衡量平臺綜合實力的關鍵戰場,也毫無爭議地成爲電商平臺新一輪競爭的核心焦點。

淘寶整合資源"大幹一場"

零售行業風雲變化,電商巨頭阿里果斷投身於這場重塑消費格局的激烈競爭之中。

5月2日,淘寶閃購正式上線,聯動餓了麼的供給和履約能力,描繪阿里即時零售藍圖;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團CEO吳泳銘發佈全員郵件,宣佈餓了麼、飛豬合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

據瞭解,淘寶閃購上線不到一個月,日訂單量即超4000萬;訂單準時率達97%。從訂單結構來看,已向全品類大幅拓展,非茶飲佔比達75%,非餐品類訂單增長遠超預期。這也讓阿里堅定了整合資源,協同各個零售業務的決心。

整合飛豬、餓了麼、淘天資源,是阿里從電商平臺走向大消費平臺的關鍵戰略佈局。

一方面,釋放業務協同效應,打通線上線下配送資源、實現用戶價值最大化,加速從電商平臺向大消費平臺的戰略升級。

即時零售的核心是"快"與"穩",餓了麼在即時配送和本地生活服務方面積累了深厚的經驗與龐大的資源,其擁有的大量本地商家資源以及覆蓋廣泛的配送網絡,填補了淘寶"當日達"與"小時達"之間的空白區,能夠爲即時零售提供強大的支撐。

另一方面,將淘天的商品消費、餓了麼的本地生活服務消費、飛豬的出行旅遊消費三大核心消費場景打通,突破電商邊界,覆蓋全域消費場景。這意味着阿里的服務範圍從"買商品"擴展到吃、喝、玩、樂、行、住等幾乎所有的生活消費領域,構建了完整的消費生態閉環。

不過,儘管阿里通過將餓了麼、飛豬併入阿里中國電商事業羣來加強協同,但長期以來阿里龐大而複雜的組織架構仍然可能帶來協同難題。

在過去,阿里集團除淘天外,盒馬、餓了麼等都承擔了一部分即時零售功能,這導致資源分散,甚至不同業務之間產生競爭關係。即使整合後,不同業務板塊之間在文化、流程等方面可能仍存在差異,如何真正實現集中目標、統一作戰,高效協同,仍需要時間和努力去磨合。

總之,在即時零售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阿里憑藉自身的優勢積極佈局,但也面臨着諸多挑戰。

京東入局外賣"動作頻頻"

2025年初,京東高調入局外賣領域,以雷霆之勢開啓在即時零售賽道的全面佈局。

2月11日,京東外賣正式上線,"免佣金+高補貼"組合拳掀起了外賣行業一輪新的變革。6月18日,京東宣佈通過"PLUS會員計劃"聯合酒店商家,以0佣金政策撬動酒旅OTA行業格局,更暴露了京東的野心。

據艾瑞最新數據,京東外賣日均訂單量已突破2500萬單,佔據全國外賣市場超31%的份額,在品質外賣細分領域約有45%的市場佔有率,與美團、餓了麼共同構建起"三足鼎立"的行業新格局。

從外賣到酒旅這場看似跨界的擴張,是京東依託供應鏈根基,向"全場景零售生態"發起的全面總攻。

其一,京東入局外賣市場,進軍酒旅行業,不僅開闢了增量收入通道,更有望將這兩大業務培育爲驅動未來增長的新引擎。

財報顯示,京東2025年一季度收入3011億元,創近三年來最高增速,其中京東零售業務收入達到2638.45億元,同比增長16.3%。此外,截至6月18日,京東零售線上業務、線下業態及京東外賣整體訂單量超過了22億單,下單用戶數同比增長超過100%。

其二,京東爲電商業務注入"即時性",打破流量天花板,進而持續鞏固和提升核心電商業務的盈利能力與市場份額。

線上消費市場流量紅利趨於飽和,即時零售成爲平臺尋找新增量的現實選擇。而外賣是高頻消費場景,京東借外賣吸引用戶,增粘性,且用戶用外賣時,會增瀏覽購低頻高客單價的3C家電、商超日用,形成"高頻帶低頻"良性循環,推動京東向全場景零售生態升級。

機遇與挑戰並存,美團、餓了麼等平臺已經佔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擁有成熟的運營模式和龐大的用戶羣體,京東作爲後來者,需要面對來自這些平臺的激烈競爭。

最明顯的短板是,本地商戶根基薄弱、生態協同不足。美團有"外賣+到店"場景捆綁,阿里繫有"餓了麼+支付寶+淘天"生態聯動,京東雖有達達補足運力,但缺乏成熟的本地生活場景協同,短時間內難以形成生態壁壘。

面對激烈的即時零售市場競爭和諸多挑戰,京東能否突出重圍,實現向全場景零售生態的成功升級,仍需要時間的檢驗。

抖音加碼小時達"亦步亦趨"

在即時零售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抖音基於其獨特的內容優勢強勢入局,以小時達、次日達爲切口,打通"內容-交易-履約"的閉環,進一步增強變現能力。

自2022年測試"小時達"服務到2023年獲得獨立入口,再到如今的加速佈局,抖音在即時零售領域的每一步都備受關注。因爲,這場以內容爲矛、以履約爲盾的突圍戰,既是抖音突破電商增長天花板的必經之路,也是其與傳統外賣巨頭、綜合電商的一次正面交鋒。

那麼,抖音佈局即時零售業務有什麼優勢?

一來,抖音擁有超7億的日活用戶,刷短視頻即可完成"種草-下單-履約"的瞬間決策,爲即時零售業務提供了天然的土壤;二來,抖音推薦算法能夠根據用戶的興趣愛好、瀏覽歷史、地理位置等多維度信息,將本地即時零售商品精準推送給目標用戶;三來,抖音的達人經濟十分發達,平臺上活躍着大量具有影響力的達人,這些達人能夠利用自身的粉絲基礎和號召力,爲即時零售商品進行推廣。

然而,抖音的即時零售野心正被其運力短板拖累。

首先,配送是即時零售的關鍵環節,也是抖音的一大痛點。抖音主要依賴簽約合作方進行配送,對配送過程的掌控力較弱,難以保證配送時效與服務質量的穩定性。與美團、餓了麼等擁有成熟配送體系的平臺相比,抖音在騎手數量、配送網絡覆蓋範圍、配送效率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距。

其次,抖音雖然擁有龐大的用戶流量,但在商家資源積累方面相對薄弱。尤其是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與深耕多年的美團、餓了麼相比,抖音的合作商家數量較少,且商家質量參差不齊。這導致商品品類不夠豐富,無法滿足用戶多樣化的即時購物需求。

如此看來,抖音入局即時零售,憑藉其獨特的內容與流量優勢,爲行業帶來了新的活力與思路。但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還需克服運力、商家資源、盈利模式等諸多方面的難題。

小結

在即時零售的浪潮中,阿里、京東、抖音三大巨頭的入場,標誌着行業進入多維競爭的階段。這不僅是一場關於流量、供應鏈、內容生態的深度較量,更是消費需求驅動零售體系全面升級的必然之戰。

最終勝出的企業,必然是那個能夠通過流量激發需求、用供應鏈保障體驗,並利用技術深度融入各種消費場景的全能型選手。因爲這場即時零售的戰爭,勝負的關鍵在於誰能更精準地滿足用戶的即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