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矛盾糾紛化解的“前沿陣地”“首道防線”

在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工業南路,一棟三層建築門前懸掛着醒目標識——“歷下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步入大廳,一樓受理區12個服務窗口和多個功能區有序運轉,依託入駐的26個重點部門,羣衆只需走進“一扇門”,即可實現訴求“一站接”,矛盾糾紛“一站解”。

作爲濟南市首家區級標準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該中心自2023年3月啓用以來,不僅是濟南市歷下區探索“只進一扇門,訴求一站解”的實踐範例,也是山東省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典型代表和縮影。

從“多頭跑”到“一站解”,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山東省136個縣(市、區)實現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全覆蓋,矛盾糾紛化解“前沿陣地”和“首道防線”功能得到充分發揮,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提供“山東樣本”。

整合資源,136個縣級綜治中心實體化運行

綜治中心是立足政法職能,着眼安全問題,推動各部門依法履職、形成合力,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的重要工作平臺。近年來,山東省聚焦力量下沉基層,按照“省市抓統籌協調、縣鄉抓實戰實效”的工作思路,以整合治理資源、規範實體運轉爲重點,明確界定縣鄉兩級綜治中心“前沿陣地”和矛盾糾紛化解“首道防線”的職能定位,136個縣級綜治中心和1825個鎮(街道)綜治中心均已實現實體化運轉,“面對面”向羣衆提供“一站式”服務。

“山東省縣鄉綜治中心的核心是‘一窗服務’,側重登記、受理、辦理等功能。”山東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處長、二級巡視員張軍介紹。爲了達到縣級綜治中心“一窗服務”功能,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處”,山東省在推進縣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過程中強化資源整合,推動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訴訟服務中心、信訪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等集中進駐,實現“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並採取長駐、輪駐、隨叫隨駐等形式推動法院、公安、司法、信訪、婦聯、人社、住建等相關部門進駐中心,各級中心對長駐和派駐人員實行統一管理和調配。

青島膠州市綜治中心設置17個接待窗口,集成綜治、司法、12345熱線等功能,實現矛盾糾紛重點領域調解工作全覆蓋,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訴求辦理“最多跑一地”;濰坊市奎文區公、檢、法、司等15個部門相關科室整建制入駐區綜治中心,前臺設置“導診”服務,集中收集羣衆訴求後統一分派至各相關業務窗口調處,破解羣衆“多頭跑”“重複跑”“跑而不決”難題;濱州市惠民縣綜治中心推動法院等10個部門長駐,人大、交通、民政等8個部門輪駐或隨駐,清欠辦等職能部門整體入駐,形成矛盾糾紛化解合力。

山東省各級法學會立足法學會平臺優勢、智力優勢、聚合優勢,主動融入各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通過設立法學會會員之家、法律服務所、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推動法治資源向基層傾斜,爲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增強法治動能——

山東聊城臨清市法學會在臨清市綜治中心設立法律服務窗口,各鎮街法學會工作站全部融入鎮級綜治中心,開展法律諮詢、矛盾糾紛法治化調解;濟寧市微山縣法學會推動法學諮詢專家和退休政法幹部在該縣社會治理服務中心成立個人品牌調解室,助力微山縣矛盾糾紛“一站式”多元化解;棗莊市法學會組織法學諮詢專家參與市、縣兩級“政法四長”聯合接訪,公正客觀分析研判案情、釋法說理,促進涉法涉訴信訪案件有效化解;滕州市法學會依託滕州市綜治服務中心打造“滕州中立和解法律服務社”,組織法學會會員及法學諮詢專家參與矛盾糾紛調處,確保案結事了。

數字賦能,構建線上線下融合的解紛體系

濟南市歷下區某小區居民因加裝電梯產生糾紛,部分業主以電梯箱體離樓體過近、會嚴重影響採光和隱私爲由,反對加裝電梯。小區居民掃描“山東解紛碼”反映該問題,歷下區綜治中心接到羣衆訴求後,將該糾紛交辦至“有話好好說”人民調解工作室,促使糾紛得到有效化解。

2024年9月,爲了暢通和規範羣衆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山東省“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工作平臺和“山東解紛碼”線上平臺正式啓用,羣衆只需掃碼即可提交糾紛信息,系統自動派單至屬地綜治中心,推動矛盾化解從“線下跑”向“線上辦”延伸,形成線上線下相融合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體系。

“目前平臺共覆蓋涉及23個部門領域近7.9萬個調解組織、11.8萬名調解員,有力支撐了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工作。”山東省委政法委基層社會治理處副處長李昂介紹。

這是山東省以綜治中心爲陣地,延伸“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線上平臺、網格化智能平臺,以信息化賦能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的又一項創新。數字化平臺的應用不僅提升效率,更推動治理模式從事後處置向事前預防轉變。

今年1月,有居民通過信訪渠道反映濟南市歷城區某月子中心“跑路”,交錢後無法享受服務,要求協調退費並幫助尋找可替代的月子中心。該風險推送至濟南市歷城區綜治中心處理,中心主動介入化解,瞭解到某月子中心因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涉及羣體92人,聯合相關部門研判分析後決定由某酒店接管涉案羣體並擬定接管方案,確保產婦和新生兒順利過渡。

此外,淄博市建立重大矛盾和社會穩定風險“日調度”機制,由市綜治中心牽頭,每天匯聚區縣綜治中心發現的重大敏感信息,實現風險信息全量掌握、動態匯聚、提前預警、及時交辦;濰坊市奎文區研發“平安導航”系統,智能分析各類矛盾糾紛及訴求情況,對羣衆反映集中,具有普遍性、全局性的問題,及時研究解決;青島萊西市運用信息化手段自動分析羣衆集中反映的熱點問題、重點區域,並第一時間推送屬事鎮街、單位,及時調查複覈。

“橫”“縱”聯動,凝聚多元力量做實矛盾化解

2024年12月,新泰市綜治中心收到該市放城鎮綜治中心上報的一起因墳地衝突引發的信訪積案。村民鞏某某對公安機關的輕微傷情鑑定及賠償方案不滿。新泰市綜治中心介入後,組織法院、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合研判,並引入律師、心理諮詢師等第三方力量,最終促成雙方和解。

作爲開展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協助推動社會治安風險防控的重要工作平臺,能否有效解決羣衆訴求是綜治中心的生命力所在。山東各縣級綜治中心注重“橫”“縱”聯合,橫向注重聚合力,通過壓實屬地責任和部門責任,統一調配各方調解力量,靈活指派村級人員、調解組織、調解專家、部門負責人等參與,推動“案解事解心解”;縱向則明確職責,注重上下聯動,建立逐級流轉機制。

上述新泰市案例的成功化解,就體現了山東縣級綜治中心“橫向聚合力、縱向強聯動”的工作機制。“縱”向上,當鎮級綜治中心多次組織雙方調解不成後,及時通過逐級流轉機制提報新泰市綜治中心,提請聯席會議集中攻堅;“橫”向上,新泰市綜治中心統籌調解專家、相關部門負責人等力量,有針對性地開展化解工作,既解事結,又解心結,真正實現案結事了。

此外,各級法學會推動法學法律專家參與疑難複雜案件調處工作。濰坊安丘市法學會依託安丘市“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設立張學信個人品牌調解室,由具有30餘年調解經驗、“全國人民調解工作先進個人”張學信領銜,吸納來自政法單位和第三方律師事務所的法學諮詢專家力量,化解了一批久拖不決、疑難複雜矛盾糾紛;臨清市法學會組織法學諮詢專家融入政法委牽頭的聯席會商專班,分析並提供法律意見,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同時,爲做好同類案件化解提供解決方案。

據瞭解,2024年,山東省各級綜治中心共受理各類矛盾糾紛163.3萬件,化解146.2萬件。全省信訪總量同比下降18.9%,有力維護了社會安定、人民安寧。

“今年,我們將全力推進省、市、縣、鄉四級綜治中心規範化建設,突出基層實戰,重點圍繞人民羣衆‘知不知道、願不願來、能不能解決訴求’等問題,統籌抓好基層綜治中心優化陣地、完善機制、整合資源等工作,確保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和社會治安風險防控能力不斷加強,羣衆安全感滿意度不斷提升,助力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山東。”山東省委政法委副書記劉啓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