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城時評】招生“直白”非冰冷,規則透明即公平

近日高考招錄期間,有網友在社交媒體曬出填報雲南大學未被錄取的截圖,系統顯示備註爲“總分低,錄取額滿”,引發熱議。該網友隨後澄清,發佈截圖是爲“玩梗”,並非表達不滿,只是覺得校方備註方式直接、不委婉。雲南大學招生辦迴應稱,這是今年新增的透明化措施,旨在讓考生清楚瞭解落選原因,錄取過程嚴格遵循分數優先原則,直至錄滿名額。當記者問及是否有考生反饋表述不妥時,工作人員表示暫未接到相關反映,但會向上級反饋。(7月22日《紅星新聞》)

從網友反饋看,多數人支持校方做法。事實上,“總分低,錄取額滿”的直白表述,在當前教育改革深化的背景下,恰恰體現了高等教育選拔機制應有的制度理性與程序正義。這種看似簡單的告知方式,正是對考生知情權的基本尊重,也是對招生工作透明化的直接踐行。在公衆對教育公平日益關注的當下,高校招生更需要這種不繞彎的表達,讓每位考生都清楚未獲錄取的真實原因。

從制度設計看,這種表述具有多重優勢。首先,它避免了模棱兩可可能引發的猜測和誤解。在信息高度透明的今天,任何含糊其詞都可能被過度解讀,反而引發爭議。“總分低”三字直指核心,既準確傳達原因,又節省溝通成本。其次,它體現了對規則的敬畏。高考作爲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嚴肅性正源於對分數標準的嚴格執行。直白表述杜絕了暗箱操作的空間,清晰告知考生:錄取與否,唯分數論。這種“無情”,恰是對規則最大的尊重,也是最根本的公平。

當然,也有人質疑這種方式缺乏人文關懷。但必須明確,招生工作首要在於嚴肅執行制度,其次才需考慮表達的溫度。在保障程序正義的前提下,可以探討如何優化表述,但不能本末倒置地爲追求“溫度”而犧牲透明度。事實上,嚴格執行規則本身就是最大的公平,而公平正是最基本的人文關懷。認爲表述“傷人”的觀點,實則將個人感受置於制度理性之上,這種思維本身就不利於建立健康的招生文化。

從操作層面看,這種表述效率顯著。高校招生面對海量考生,每個專業、批次都有明確的分數線。若用修飾性語言解釋未錄取原因,不僅增加負擔,還可能造成理解偏差。直截了當的表述節省了行政成本,確保了信息準確,對提升招生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平行志願錄取模式下,考生需快速準確瞭解錄取情況以作後續選擇,簡潔明瞭更能滿足時效要求。

不過,任何制度都有改進空間。如何在堅持透明原則的同時,使表述更易於接受,值得探討。建議可以在保持核心信息不變的前提下,適度優化形式。例如,採用“考生總分未達到專業錄取分數線”這樣既準確又相對正式的表達。同時,配套提供詳細的分數查詢和諮詢服務,幫助考生全面理解規則。此外,應加強對招生政策的宣傳解讀,讓考生和家長提前瞭解機制,減少因不瞭解規則而產生的心理落差。

教育的公平與溫度並非不可兼得,但必須明確:公平是基礎,溫度是補充。追求有溫度的教育,不能以犧牲公平爲代價。雲南大學的做法在表達上或有待完善,但其堅持透明、尊重規則的精神值得肯定。招生制度的改革應沿着這個方向推進,在確保公平公正的前提下,不斷優化細節,最終實現程序正義與人文關懷的有機統一。這需要招生部門、學校、考生家長及社會各界的理性看待與建設性努力。唯有堅持此方向,我們的教育選拔制度才能不斷完善,真正成爲推動社會公平的重要力量。

作者 王志順

責任編輯 羅秋旭

責任校對 劉自學

主編 嚴雲

終審 編委 李榮